降雨入渗法涌水量计算.doc

降雨入渗法涌水量计算.doc

ID:48537772

大小:3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2-25

降雨入渗法涌水量计算.doc_第1页
降雨入渗法涌水量计算.doc_第2页
降雨入渗法涌水量计算.doc_第3页
降雨入渗法涌水量计算.doc_第4页
降雨入渗法涌水量计算.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降雨入渗法涌水量计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二、涌水量的预测拟采用大气降水渗入量法对隧道进行涌水量计算1.大气降水渗入法(DK291+028-DK292+150段)Q=2.74*α*W*AQ—采用大气降水渗入法计算的隧道涌水量(m3/d)α—入渗系数W—年降雨量(mm)A—集水面积(km2)参数的选用:α—入渗系数选用0.16;W—隧址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08.7m,最大年降雨量为1496.88mm(月平均最大降雨量×12)。A—集水面积:根据1:10000地形平面图,含水岩组分布面积圈定为0.33km2最大涌水量为:Q=2.74*α*W*A=2.74*0.16*1496.88*0.33=

2、216.56(m3/d),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0.19(m3/m.d)。正常涌水量为:Q=2.74*α*W*A=2.74*0.16*508.7*0.33=73.59(m3/d),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0.07(m3/m.d)。2.大气降水渗入法(DK292+150-DK293+440段)Q=2.74*α*W*AQ—采用大气降水渗入法计算的隧道涌水量(m3/d)α—入渗系数W—年降雨量(mm)A—集水面积(km2)参数的选用:最新范本,供参考!α—入渗系数选用0.18;W—隧址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08.7m,最大年降雨量为1496.88mm(

3、月平均最大降雨量×12)。A—集水面积:根据1:10000地形平面图,含水岩组分布面积圈定为0.79km2最大涌水量为:Q=2.74*α*W*A=2.74*0.18*1496.88*0.79=583.23(m3/d),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0.45(m3/m.d)。正常涌水量为:Q=2.74*α*W*A=2.74*0.18*508.7*0.79=198.2(m3/d),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0.15(m3/m.d)。3.大气降水渗入法(DK293+440-DK293+870段)Q=2.74*α*W*AQ—采用大气降水渗入法计算的隧道涌水量(

4、m3/d)α—入渗系数W—年降雨量(mm)A—集水面积(km2)参数的选用:α—入渗系数选用0.12;W—隧址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08.7mm,最大年降雨量为1496.88mm(月平均最大降雨量×12)。A—集水面积:根据1:10000地形平面图,含水岩组分布面积圈定为0.25km2最大涌水量为:Q=2.74*α*W*A=2.74*0.12*1496.88*0.25=123.04(m3/d),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0.29(m3/m.d)。正常涌水量为:Q=2.74*α*W*A=2.74*0.12*508.7*0.25=41.82(m3/d),

5、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0.1(m3/m.d)。最新范本,供参考!4.大气降水渗入法(DK293+870-DK294+350段)Q=2.74*α*W*AQ—采用大气降水渗入法计算的隧道涌水量(m3/d)α—入渗系数W—年降雨量(mm)A—集水面积(km2)参数的选用:α—入渗系数选用0.24;W—隧址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08.7mm,最大年降雨量为1496.88mm(月平均最大降雨量×12)。A—集水面积:根据1:10000地形平面图,含水岩组分布面积圈定为0.29km2最大涌水量为:Q=2.74*α*W*A=2.74*0.24*1496.88*

6、0.29=285.46(m3/d),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0.59(m3/m.d)。正常涌水量为:Q=2.74*α*W*A=2.74*0.24*508.7*0.29=97.01(m3/d,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0.2(m3/m.d)。5.大气降水渗入法(DK294+350-DK296+350段)Q=2.74*α*W*AQ—采用大气降水渗入法计算的隧道涌水量(m3/d)α—入渗系数W—年降雨量(mm)A—集水面积(km2)参数的选用:α—入渗系数选用0.12;W—隧址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08.7mm,最大年降雨量为最新范本,供参考!1496.8

7、8mm(月平均最大降雨量×12)。A—集水面积:根据1:10000地形平面图,含水岩组分布面积圈定为4.38km2最大涌水量为:Q=2.74*α*W*A=2.74*0.12*1496.88*4.38=2155.72(m3/d),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1.08(m3/m.d)。正常涌水量为:Q=2.74*α*W*A=2.74*0.12*508.7*4.38=732.6(m3/d),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0.37(m3/m.d)。6.大气降水渗入法(DK296+350-DK298+500段)Q=2.74*α*W*AQ—采用大气降水渗入法计算的隧

8、道涌水量(m3/d)α—入渗系数W—年降雨量(mm)A—集水面积(km2)参数的选用:α—入渗系数选用0.20;W—隧址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08.7m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