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3课_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课件(岳麓版必修三).ppt

历史:第3课_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课件(岳麓版必修三).ppt

ID:48907763

大小:1.58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1-28

历史:第3课_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课件(岳麓版必修三).ppt_第1页
历史:第3课_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课件(岳麓版必修三).ppt_第2页
历史:第3课_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课件(岳麓版必修三).ppt_第3页
历史:第3课_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课件(岳麓版必修三).ppt_第4页
历史:第3课_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课件(岳麓版必修三).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第3课_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课件(岳麓版必修三).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创立:2.继承:3.重创:4.主流地位: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在政治上“为政以德”。将奴隶制度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发展为“礼”,强调等级尊卑,致力于秩序重建。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提出“先义后利”的观点。荀子主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主张“性恶论”,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西汉,???????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汉初巩固统治的指导思想请思考:1.什么是黄老之学?(名称由来、内容和特点)2.汉

2、朝初年为什么要用黄老之学来治国?3.黄老政治的实施对起了什么作用?该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所以得名.这一派的代表们认为「道」是作为客观必然性而存在的本原,在社会政治领域,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公正无私」,「恭俭朴素」,「贵柔守雌」,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所谓“无为”就是要求政府尽量不要干涉人们的生活,不要一味追求所谓的丰功伟业和政治霸权黄老之学实施的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1)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2)黄老之学适应了当时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3)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

3、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材料二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守闾阎者食梁肉。——《汉书.食货志》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汉初黄老之学无为而治起到什么作用?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黄老之学实施的作用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

4、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者摈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后汉书.食货志》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此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既然黄老之学起到了这么大的作用,那么到汉武帝时期,为什么又被董仲舒的新儒学所取代?政治:必修①(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2)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经济:必修②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军事:课外补充成功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春秋繁露》书影西

5、汉实行察举制,董仲舒被以贤良方正推举给汉武帝。董仲舒三次书面应答策问,即“天人三策”,阐述他的儒学思想。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大一统思想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春秋繁露·为人者天地》)“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春秋繁露·

6、深察民号》)宣扬君权神授,人君受命于天,统治天下。材料三:“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与天同者,大治”,天降祥瑞;“与天异者,大乱”,天降灾祸。“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人君无道,天会降下灾异加以谴责和威慑,人君必须遵循天道。材料四董仲舒说:“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徭役众,赋敛重,百姓贫穷叛去,道多饥人。救之者,省徭役,薄赋敛,出仓谷,振困穷。”材料五: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

7、道亦不变。”“天道”就是“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尊卑秩序是永恒不变的。仁政:限田、薄敛、省役“三纲五常”1.边境不宁2.诸侯王势力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3.土地兼并严重4.阶级矛盾尖锐▲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权▲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制定规范限制人民面临问题董仲舒的学说解决之道▲“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上的统一▲“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限田、薄敛、省役▲制定道德标准“三纲五常”独尊儒术的实施与影响:1、起用大量儒学家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