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元件导纳圆的测量.doc

压电元件导纳圆的测量.doc

ID:48979579

大小:38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2-26

压电元件导纳圆的测量.doc_第1页
压电元件导纳圆的测量.doc_第2页
压电元件导纳圆的测量.doc_第3页
压电元件导纳圆的测量.doc_第4页
压电元件导纳圆的测量.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压电元件导纳圆的测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清华大学实验报告系别:班号:姓名:(同组姓名:)做实验日期:2005年月日教师评定:实验名称:压电元件导纳圆的测量[实验目的]1、测量压电元件的导纳,即测量阻抗,可提供该元件与所在电路之间的阻抗匹配数据;2、通过测量压电元件或压电换能器的导纳圆可以得到其发射效率;3、学习利用示波器测量交流阻抗的方法[实验原理]一、压电效应和压电元件对某些电介质晶体施加机械应力时,晶体因内部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位移而产生极化,导致晶体两端面上出现符号相反的束缚电荷,其电荷密度与应力成正比。这种没有电场作用,由机械应力的

2、作用而使电介质晶体产生极化并形成晶体表面电荷的现象称为压电效应。当机械应力由压应力变成拉应力时,电荷符号也改变。与以上情况相反,将具有压电效应的电介质晶体置于电场中,电场的作用引起电介质内部正负电荷中心产生相对位移,而这一位移又导致介质晶体发生形变,晶体的这种由外加电场产生形变的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晶体形变的大小与外加电场强度成正比,当电场反向时,形变也改变符号。凡具有压电效应的晶体成为压电晶体。现代技术中,常用压电陶瓷制成压电元件,它具有很强的压电性能。二、压电元件的等效电路图3.14.1所示为压电

3、元件振动时的等效电路。电路总导纳为:(3.14.6)动态导纳和总导纳Y随频率变化情况如下:5(3.14.8)取横座标表示电导g,纵坐标表示电纳jb,则U的频率改变时,上式代表一个圆,称为导纳圆。如图3.14.2:此时有图3.14.1即。由导纳圆还可得到。图3.14.2三、测量电路及测量仪器测量线路如图3.14.3。E为函数信号发生器,P为被测压电元件,R为无感电阻(一般用金属膜或碳膜电阻),取值尽量小一些。用示波器测得U,U1,及U与U1之间的相位差φ,即可求得压电元件的总阻抗或总导纳。总导纳总导纳Y

4、的模总电导总电纳(3.14.13)在压电元件的某一共振频率附近改变信号频率,测得若干组g、b,即可得到测量的导纳圆。由于测量时,电路中加入了采样小电阻R,于是图3.14.15压电元件的等效电路参量可替换为L1、C1、(R+R1)和,因此公式(3.14.9)、式(3.14.10)和C0将修正为(3.14.14)(3.14.15),而C1和Om形式不变。四、补充内容:用示波器研究互感耦合电路的特性如图3.13.1所示的互感电路中,原边线圈(自感为L1,线圈电阻为R1)和副边线圈(自感为L2)之间通过互感M

5、联系在一起组成耦合电路,副边回路的电阻为R2,它是线圈导线电阻和外接电阻之和。原、副边回路的微分方程如下:图3.13.1设原边电流为,I1m为i1的峰值,i1可由测R上的电压得出。从微分方程组求u1的稳态解可得:(3.13.1)式中(3.13.2)从以上两式可见,副边回路对原边的影响可等效为原边电阻增加ΔR1,同时电感减少ΔL1,原边等效电路见图3.13.1。当R2=∞,即副边开路时,ΔR1和ΔL1均为0;当ω一定,且R2=ωL2时,ΔR1达极大值(3.13.3)[实验内容]51、熟悉函数信号发生器面

6、板上各旋钮的功能。将信号输出直接接至示波器,用示波器观察不同频率、不同幅度、不同波形的信号。2、在压电元件的某一共振频率附近,缓慢改变信号频率,定性观察电压U、U1的大小及这两个电压的相位差变化情况,做简单记录。3、测导纳圆。在非共振频率处,U取峰峰值约10V。在共振最明显处的一共振频率附近调节频率,从小于共振频率调到大于共振频率,测量每一频率下的f,U、U1、τ,由此算出g,b,画导纳圆。4、从g-f图上查出F1、F2点的频率f1、f2,算出R1、L1、C1及Qm。5、研究副边电阻R2改变时原边等效

7、电阻增量ΔR1的变化。按图3.13.1接线,可由下式求得等效电阻:(3.13.4)由于示波器各通道的输入端“地”在机内已短接,因此式(3.13.4)变为(3.13.5)6、研究当ω一定时ΔL1随R2的变化关系。[实验数据]1、观察U、U1的大小及这两个电压的相位差变化。频率/HzU/VU1/V相位差2、测导纳圆。f/HzU/VU1/Vτ/s5可计算得,g=b=作出导纳圆图:从g-f图上可查出,f1=f2=可算出R1=L1=C1=Qm=1、副边电阻R2改变时原边等效电阻增量ΔR1的变化R2ΔR1R2ΔL

8、12、当ω一定时ΔL1随R2的变化关系。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