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售业盈利模式的演进与发展趋势.doc

中国零售业盈利模式的演进与发展趋势.doc

ID:49483002

大小:6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02

中国零售业盈利模式的演进与发展趋势.doc_第1页
中国零售业盈利模式的演进与发展趋势.doc_第2页
中国零售业盈利模式的演进与发展趋势.doc_第3页
中国零售业盈利模式的演进与发展趋势.doc_第4页
中国零售业盈利模式的演进与发展趋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零售业盈利模式的演进与发展趋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零售业盈利模式的演进与发展趋势近几年,工商关系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厂商、零售商和管理学界十分关注的话题。厂商强烈抱怨零售商通过向自己转移多种费用轻松地获得利润,政府开始酝酿出台相应的管理条例制止零售商向厂商乱收费的行为,零售商则委屈地申诉自己的纯利率长期在2%徘徊,不向厂商收费就无钱可赚。各说各的理,谁也不服谁,厂商开始筹划自建店铺,零售商业不断推出自有品牌,结果工商关系变得异常的紧张,规范的市场秩序受到威胁,高效率的流通价值链难以建立起来。其实,问题产生的根源是零售业盈利模式发生了更替变化,从而导致工商之间的新矛

2、盾,这个问题的根本上解决,必须研究零售业盈利模式更替的原因及带来的相关风险,从而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文建立了一个零售业盈利模式的分析框架,并应用这个框架对我国零售业盈利模式的演进历程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未来盈利模式的发展趋势。这在当前零售领域竞争白热化,尤其是外资零售商业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导致本土零售企业生存危机的背景下[1],对提升本土零售商业的盈利水平和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零售盈利模式分析框架(-)盈利模式基本概念学者们给出了不同的盈利模式定义。一种观点认为,它是企业通过自身和相关利益者资源

3、的整合而形成的一种实现价值创造、价值获得和利益分配的组织机制和商业架构[2]。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是探求生意的利润来源、生成过程和产出方式的系统方法,俗称商业模式,即对企业的所有经营要素进行价值识别或管理,从所有经营要索屮找到盈利机会[3]。前者将盈利模式视为一种商业架构,后者将其视为一种盈利的方法。实际上,二者没有本质的差别,其核心都是强调:盈利模式是企业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同时,能够获得一定利润的企业要索的组合方式。(二)零售业盈利模式的分析框架图1零售业盈利模式分析框架图盈利模式分析框架的核心就是识别出各个组合要素

4、为顾客价值和企业利润做出的贡献水平。尽管学者们对这一点没有异议,但是已经提出的若干盈利模式分析框架述存在模糊化和随机化倾向,造成对同…家企业的盈利模式描述不同。例如,对于沃尔玛公司盈利模式的描述存在着至少三种说法:区域领先模式[4]、口选+廉价模式和规模盈利模式。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于盈利模式的识别方法不够具体和详细,盈利模式的具体构成要素和层次述是一个“黑箱”,口然无法给出各个组合要素对顾客价值和企业利润的贡献水平,这样人们从不同的企业特点出发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零售企业的利润主要來源于两个方面:…是由于零售商在零售环

5、节为厂商承担了销售职能,厂商转让的价值,可称为让渡利润;二是在零售环节为顾客创造了新价值,顾客转让的价值,可称为追加利润。零售环节包括采购、配送和销售等基本活动,涉及厂商、零售商和顾客三个主体,发生一买一卖两次交易行为,其模式形成的核心是围绕着经济利益的分配,表现为零售商的购销差价水平,采购价格水平取决于零售商和厂商的博弈,销售价格水平取决于零售商和顾客的博弈,因此购销差价的“差额”是三者之间博弈的结杲,谁在博弈当中占据主导地位,就会形成以谁为中心的零售业盈利模式⑸。我们运用零售顾客满意度评价系统,识别零售企业为顾客

6、带来的利益组合状态,从而分析出各个营销组合要素为顾客价值做出的贡献,我们视其为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表现层,简称为顾客价值层。顾客价值和企业利润的实现,依赖于相应的内部业务流程[6]。零售企业核心的业务流程就是:采购——配送——销售——采购的循环往复。这个流程产生的费用构成经营成本,“顾客支付的价格”和厂商缴纳的通道费用之和构成经营收入,简单计算就可以得到零售商利润。我们视其为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中间层,简称为企业利润层。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分析框架(图1)。二、中国零售业盈利模式的演进从建国至今,中国零售

7、业盈利模式经历了两个主要的演变阶段,第一阶段是依靠销售商品获得盈利,第二阶段则是依靠展示商品获得盈利。(-)依靠销售商品盈利的阶段1.该阶段的市场环境从建国至1989年,我国商品供应处于短缺的状态,为了维持市场的供求平衡,政府采取了凭票证券(票为购买某种商晶的专用票,证为购买某种限量供应商品的木,券为购买若干种工业品的综合购物券)进行供应的计划经济模式。从1953年开始,粮食、食油实行票证供应,1954年又扩展至棉布和絮棉,1957年扩大至猪肉和食糖,1960年达到四五十种[7],随后超过200种,进入八十年代中期凭

8、票证券供应商品才逐渐减少,1993年5月因粮票作废才使全部票证券取消[8]。有关单位在1988年曾对主要T业晶和农副产品进行供求排队,505种工业品种供不应求的有201种,占39.7%;141种农副产品中供不应求的有55种,占39%。可见,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市场仍然处于短缺的状态。2.该阶段的顾客价值在商品短缺和凭票证券供应的条件下,顾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