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__教学设计.doc

大自然的语言__教学设计.doc

ID:49760276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4

大自然的语言__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大自然的语言__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大自然的语言__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大自然的语言__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大自然的语言__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物候知识及影响物候的因素,学习本文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的方法。2、感悟本课说明文生动、优美的语言特点并感受其作用。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培养学生筛选、概括、整理的能力,看看作者是如何把一门复杂的学问介绍得浅显易懂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周而复始。在我们学过的古诗词里就有很多反映了四季的景致。(展示ppt四季的风景图)春季——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夏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季——晴空一鹤云上,便

2、引诗情到碧霄;冬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风的颈爽,冬雪的静谧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都是物候现象。那么什么是物候现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介绍物候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二、介绍作者(ppt展示作者简介)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结合学案检查字词掌握

3、情况,教师对个别字词的读音进行强调。2、结合学案,检查学生掌握物候学四个方面的知识。(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预设答案:(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

4、;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三、理出文章思路,归纳说明顺序1、教师引导:这四道题将全文贯穿成了一个整体,将全文分成了四个部分,介绍了物候四个方面的知识。请同学们自主思考三分钟,然后与同桌交流,给全文分段,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学生交流,展示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引导归纳】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

5、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教师板书】3、分小组朗读6-10自然段,感受局部逻辑顺序提问:请同学们分小组朗读6-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教师明确: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本文是一

6、篇事理说明文,总的顺序是逻辑顺序,局部也采用了逻辑顺序。4、观察图片,感性认识ppt播放四组图片,让学生对于影响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形成感性认识。5、读诗文识物候在很多诗词里,都蕴含着物候知识,请大家分析下面的两首诗。 (1)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郭沫若《玉兰和红杏》 明确:纬度差异(2)《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明确:高度的差异  五、品味语言 引导

7、:本文章的原名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选入课本时,编者把名字改为《大自然的语言》,这样改,有道理吗?明确:这样改既体现了物候研究的重要作用,也生动形象,引起读者兴趣。过渡:作者虽然是科学家,但是他的文学功底也不错。文章的说明语言非常生动形象,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第1、2自然段。【教师配乐朗读】ppt展示:如果换成这种表达好不好?为什么?【学生对比阅读】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以此安排农事。预设答案:不好,因为这样就显得比较

8、单调乏味。不如原文优美生动。那么你觉得作者是如何描写春夏秋冬,使行文如此生动优美呢?【小组合作,教师巡视,观察学生讨论情况,学生分享讨论结果】预设答案:(1)修辞手法的运用示例: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苏醒”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生动形象,写出了大地回春、生机勃勃的景象。)(“孕育”将植物写活了,形象地写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壮之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