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无定法贵在引导.doc

教无定法贵在引导.doc

ID:50128452

大小:22.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5

教无定法贵在引导.doc_第1页
教无定法贵在引导.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教无定法贵在引导.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无定法贵在引导有人说,一个社会,如果人们没有个性,没有特长,没有优势,这是教育的悲哀,是教育的失败。那么如何挖掘发展学生的个性呢?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感受。去年新带的一个班级,我认真地观察研究每一位学生,准备对学生因材施教,一段时间之后,留意到其中有一位叫李丹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性格安静、稳重、善于忍耐、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反应慢、不灵活,气质上接近于粘液质类型;同时该生又细心谨慎、感情细腻深刻、善于观察别人观察不到的事物、忧心重重行动缓慢,遇事不够果断这些是抑郁质气质性格类型。我心里深深地知道,性格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关键是最大限度发挥她的性格优势,在学习上才能取得最

2、佳成绩,我想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人的个性既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的,并且个性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和集体的共同活动。这位同学问过几次问题,使我陷入深深地思考之中:我在教学中,在尊重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下,如何利用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对学生个性发展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呢?如何利用她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教育规律,对李丹同学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因材施教呢?观察,实践,反思,我争取抓住每一次机会。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后上课,我认认真真,详详细细地纠正学生所犯的各类错误。下了第二堂课后李丹同学又跑到我的办公室,情绪很低落,指着试卷上的勉强及格的分数

3、,一个劲地说:“谭老师,我怎么这么笨?我这么笨怎么办?”。本来,对有些学习习惯不好,不想学习的学生,有时心里一着急,还免不了批评几句。对于李丹同学,我知道,她上课时虽然表现得沉默寡言,主动发言少,但她总是在跟着老师努力学,现在也许是其他老师认为她学习下得功夫大,效果差却不太好影响了她,也许是我上课纠错时的情绪,以及不理想的考分挫伤了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信心。我知道我必须想方设法鼓起她的勇气和自信心,平时在我心中早已形成一个固定的观念: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个性没有充分挖掘和发展的天才。于是我不加思索对她说道:“不,李丹同学,你很聪明,之所以这次考得不好,是因为你的数学基础差,题目

4、这么难你考这么多分,已经是进步很大了。”我看她情绪稍稍舒缓了些,接着鼓励道:“数学并不是高不可攀,并不是无从下手,你只要方法得当,努力学习也一定能学好它。”她脸上紧张的表情完全消失了,我连忙继续开导道:“香港有一位数学家叫熊庆来,他这样说过:‘数学并不难,数学的学习也就是熟练不熟练的问题。’可见数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练习和记忆的问题。”于是她又充满了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从那天起,我对于她学习实践的任何尝试,我都采取鼓励的态度。从那天起,我总是微笑着、耐心地听完回答,认真地回答它的问题,而且及时制止其他同学的嘲笑,保护她的自尊心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于她的不断进步也不时地进行了表扬。

5、这样她逐渐地在数学学习中取得了自信,数学进入了班级前六名的好成绩,同时其它科目不仅没有退步,反而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是啊,李丹同学由于引导得当,个性得到了发掘和发展,取得了不错的好成绩。然而,就一个班级的学生而言,学生的个性各不相同,有的学生沉默寡言,有的学生活泼好动,有的学生认真仔细,有的学生粗枝大叶,有的学生稳重迟钝,有的学生浮躁敏捷等等不一而足。各种个性特点,都能够对学生的思想素质、知识学习能力、掌握技能等个人成长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那么,对于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我们怎样对他们的个性进行发掘掘和引导呢?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是每个人的天性。一句积极的评价就

6、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自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更加积极。教师的朝气、活力、心情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上一个温柔的目光,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迷人的微笑,无时无刻不在传递教师的真情,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学习的热情。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不能把学生仅仅看成是知识的容器。教师教学行为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这一切都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关。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设计,要围绕学生的

7、发展为中心.除此之外,教学以来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现在的学生已不甘愿做知识的“容器”,而逐渐地开始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他们不再对教师的说教、名家的言论、课本上的内容奉若神明,而是敢于说“不”,要“标新立异”,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作为教师,应与时俱进,彻底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新课程观念。在新课标的理念下,积极适应学生,改变教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