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段学生口算能力培养 (2).doc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口算能力培养 (2).doc

ID:50447628

大小:3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9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口算能力培养 (2).doc_第1页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口算能力培养 (2).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口算能力培养 (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小学低段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思考木城二小:黄永华小学低年级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学习计算的关键。然而,实际的情现状是学生的计算能力整体较弱,而且学生计算差异比较大,特别是我接我校上个六年级时感觉非常明显,有六七个同学的计算过不了关,导致很多时侯课堂教学内容上不完,课堂容量小,导致上个六年级成绩整体较差。分析原因主要是学生从低段开始计算就没有过关,所以在我去年接一年级新生后,就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下面就是我一年多来就低段学计算能力培养方面的一点收获。一、要提高小学低段学生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先是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工整书写数字和运算符号的习惯,我们在教学

2、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做计算题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错误,而这些错误并不是学生不会计算,也不是学生不懂算理,而是因为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主要问题有:抄错数比如8看成3,看错运算符号加法看成减法,小括号看漏掉等。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就显得很重要。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一年级上册数字的认识时就要求学生认真书写0-9这几个数字,先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数字的形状,老师再在田字格里教学生书写,然后学生在书上的田字格描红,学生写完后再全班评一评,通过一年多的培训学生的字写得很不错,学生过失性丢分也不多了。其次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也就是要看清题目要求,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去解题,以免出现答

3、非所问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读至少读2遍题,再说说知道了什么,这样就可以尽量避免出现因为看错题目而算错的现象。最后要培养学生检查的良好习惯,检查的习惯不能说说而已,加法怎么检验,减法怎么检验,用什么方法检验最好、最快,要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只有会检查才能去检查。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做得到的,只有在教师严格要求下的反复训练,坚持不懈,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二、重视让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获得数概念,领会计算方法。认数是计算的前提基础,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概念和计算方法,不能离开学生的亲手操作,这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从一年级开始,我特别重视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

4、操作,去获得数概念,领会计算方法。在教学在8的认识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8基数的含义,我设计了让学生们摆一摆的游戏,步骤分为三步,第一步:让学生数出8根小棒。第二步:要求学生在2分钟之内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学生非常积极,都认真思考。第三步:全班交流互相评价。这个游戏不仅让我们的课堂气氛活跃,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学生都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学生们摆出来了房子、台阶、雪花、等多种图形,让我们听课的老师都惊讶。又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没有急于揭示计算方法,而是花了较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圈十”操作,使学生从操作中领会“凑十法”。这样做,使我班学生都较好地掌握了“

5、凑十法”,为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好了基础。再如这学期我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用了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看乘法算式画图,看加法算式画图,着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简单了,学生通过画图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后,1-9乘法口诀就显得非常简单了,学生有时忘了他可以根据乘法的意义自己把它推出来。三、生活实际引出计算教学,理解算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要想会算而且算得快,理解算理是教学的关键。例如教学8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发现。首先在引入环节设置情境,小兔子要请客,它为好朋友准备了两盒牛奶,第一盒里有8瓶牛奶,第二盒里有7瓶牛奶,小兔子一共准备了几瓶牛奶?小朋友你能

6、帮小兔子算一算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进行引入,学生会感到很有意思,愿意帮助小兔子算一算,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在学生考虑了一会儿后,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瓶牛奶吗?这时学生就会深入思考该怎么办,于是凑十法就自然而然的被学生发现了,既从第二盒中拿出2瓶放在第一瓶中,第一盒凑成十,加上第二盒中剩下的5瓶就是15瓶;或者从第一盒中拿出两瓶放到第3盒中,第二盒凑成十,加上第一瓶中剩下的5瓶就是15瓶。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很快并且很直观地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这时教师再进行归纳,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进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而理

7、解算理更有益的地方还在于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计算7加几、6加几的进位加法时能够进行知识间迁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四、练习要有针对性,更要帮助学生发现计算中的规律。多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但一味地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就会损伤学生计算的兴趣,最后得到的是适得其反的效果。因而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那些易错、易混的题目进行练习,也可以分层次的进行练习。很多计算题都有它的规律可循,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既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提高计算的速度,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