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课标解读.doc

《负数》课标解读.doc

ID:50578665

大小:1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1

《负数》课标解读.doc_第1页
《负数》课标解读.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负数》课标解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负数》课标解读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陈菊娣(初稿)浙江省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 汤 骥(统稿)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意义”“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二、课标解读负数的引入是数的概念的进一步扩充,根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义务教育数

2、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只提出“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仔细研读上述课标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一)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负数”是一个与“正数”的意义相反的数学概念,它的形成源于对生活中完全相反的事物数量的刻画,如进与出、上与下、进与退等。显然,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负数概念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在教学时,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小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

3、兴趣,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学习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概念以后,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二)正确把握课标要求的“度”要把握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负数提出的要求,一是限定在了解的层次,并且要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了解。也就是说,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例如,可以利用气温的变

4、化来体会负数,零度以上的用正数表示,零度以下的用负数表示。这样就有了“零上5摄氏度”用+5℃表示,“零下5摄氏度”用-5℃表示。也可以把收入的钱用正数表示,支出的钱用负数表示。“收入100元”就是+100元,或者100元,“支出100元”就是-100元。显而易见,这里不出现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同样,关于数轴的认识,教材也没有给出严格的数学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