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

ID:50625203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2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_第1页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_第2页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文章则是作者思想的载体。古人写文章、评文章讲究“文以载道”,要求文道统一,说明中国历史上语文教育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只是怎样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德育标准。不同的人才需求,影响并产生了不同的语文教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世界的逐步接轨,需要怎样的人才的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思考。作为启蒙主义的语文教材,又一次分担了任务。2000年开始推广的语文新教材和新课标,加强了人文性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德,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性。这让

2、人感到:语文,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凭借;它,也是观照社会、观照时代、观照人生、观照自我的窗口。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责无旁贷努力探索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体会:一、合时适度,因势利导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不是在教学中牵强附会地加上点德育知识,也不是情感的随意渲泻,更不是纯粹的理论说教。首先,要捕捉最佳德育渗透时机。其次,要把握好德育渗透的“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要特别注意这个“度”的问题,超过了一定的“度”,语文教学就有可能变成政治教学,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语

3、文课的性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德育渗透内容上的“度”,施教时要权衡德育渗透时间上的“度”,要准确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与学生思想品德实际的切合“度”。既要防止“过”,又要克服“不及”,德育渗透“到位”而不“越位”,这样,恰到好处,有利于避免牵强附会、空洞说教的现象。如在讲《西门豹治邺》一课时,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疑问:“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官绅和巫婆抓起来呢?他有这个权力呀!这样不是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我首先赞扬了这个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接着以此为契机,启发学生思考发言,经过争论,最后一致认识到:西门豹经过细心的观察,已经发现这里的百姓被巫婆的

4、话骗得很深,只有让百姓亲身感受到巫婆的骗术只是在害老百姓,老百姓的迷信帮助了巫婆.因此漳河边的惩治巫婆和官绅的经过实际是在教育老百姓。联系我们实际生活,只有通过这样科学而有效的方式才能达到破除迷信的目的。课文学到这里学生们已经对西门豹这个人物产生了敬佩之情,同时对封建迷信更是深恶痛绝。这样的教学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又如,学习《心愿》这一单元时,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我向学生提了三个问题,让他们讨论:首先我问:“你是否想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接着,我又问:“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

5、自己的愿望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之后,我再问:“如果你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如果你想成为千里马,但是没有实现这个愿望又该怎么办?”同学们顿时陷入了沉默,接着是一阵交头接耳。过了一会儿,有学生举起手,说:“虽然如此,也要面对现实,用自己最佳的状态,积极地学习生活。”他的话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虽然是个别同学的想法,但学生们毕竟对自己的问题有了直接的思考,这些问题能引导他们如何更实际地面对生活。高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有时容易“出轨”,其实,这也是教师渗透的好时机。一次,学习课文看着课本上的图片,同学们颇感兴趣

6、,因大多数学生并未见过日本武士,纷纷议论,说蟹壳上的图案不像武士,像什么,像什么。这时,有一个声音闯入大家的耳膜——“像——屎。”教室顿时安静下来,学生都看着我,我说:“有谁听说过苏东坡与佛印打坐的故事?”一位学生说:“我知道。”我让他讲一下,于是,大家一起听这个故事:“一次,苏东坡与佛印一起打坐,东坡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说,像佛。佛印又问东坡,你看我像什么?东坡回答,像狗屎。东坡对此回答很是得意,回去告诉了苏小妹。苏小妹听后哈哈大笑,说佛印说你像佛,是因为他心中有佛,你说他像狗屎,是因为你心中只有狗屎。”故事讲完了,同学们发出会心

7、的微笑,那位同学红着脸低下了头,而我,则继续讲课。此后,再无学生口不择言。二、移情感悟,寓教于练移情与感悟是美感心理的要素之一。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情感调控的主导者,其移情感悟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移情感悟,对教学内容的移情感悟,对语文教学活动的移情感悟;而学生则是情感活动的主体,其移情感悟主要表现为对教师的移情感悟,对学习内容的移情感悟,对学习活动的移情感悟,对人生美好前景的移情感悟。胡适先生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灵魂,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在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中,教师通过富有感情色彩的美谈、声

8、情并茂的描绘、启发、点拨与暗示以及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和学识,把学生引入理想的意境,不留痕迹地让学生产生移情感悟心理体验,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