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市民化_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_文军.pdf

农民市民化_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_文军.pdf

ID:50639920

大小:1.05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07

农民市民化_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_文军.pdf_第1页
农民市民化_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_文军.pdf_第2页
农民市民化_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_文军.pdf_第3页
农民市民化_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_文军.pdf_第4页
农民市民化_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_文军.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民市民化_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_文军.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6卷第3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5月Vol.36,No.3Journalof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May,2004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文军(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上海200062)摘要:农民市民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农民社会身份和职业的一种转变(非农化),也不仅仅是农民居住空间的地域转移(城市化),而是一系列角色意识、思想观念、社会权利、行为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是农民角色群体向市民角色群体的整体转型过程(

2、市民化)。农民市民化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一样,将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产生积极的重大影响。关键词:农民市民化;城市化;非农化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吗:A文章编号:1000-5579(2004)03-0055-07一、问题的提出近几年来,三农问题与城市化议题已成为学术界和各级政府部门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和焦点,而它们的核心和根本所在就是农民的最终出路与角色转型问题。由于历史条件和具体发展道路的差异,有关农民市民化的研究,在中西方具有较大的差异。在典型的西方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传统农民转化为城市市民常常是通过剥夺农村居民的土地、将农村人口驱逐到

3、城市,使之成为城市工厂中的工人而实现的,因为正是这一过程保证了大工业扩张时期的劳动力供给和再生产。而在中国,不仅没有出现西方工业化初期那样将农村居民置于生存的临界极限,相反,农民到城市就业大都是行动主体理性选择和市场选择的结果。尽管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中国大陆曾经形成一股直到现在都没有衰退的民工潮,但农民的进城和农村城市化并没有产生相应的如西方曾经碰到的农民市民化的社会后果。因此,在有关农民市民化的研究中,尽管国外有着大量的研究资料,但由于历史背景和具体国情不同,大多没有可以用于我们直接借鉴的。而在国内,虽然迄今为止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

4、人口学中有关三农问题和城市化问题的研究已经相当多了,但在农民市民化问题上,可以说直到20世纪末仍然是一个难以启动的话题。因此,收稿日期:2004-01-09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02BZZ031);上海市2003年度曙光计划项目:从农民到市民:上海市郊区农民市民化研究;上海市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建设项目。作者简介:文军(1969),男,湖南祁阳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上海市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社会学博士。55在目前的中国学术界,谈论城市化与谈论市民化的话题是严重不成比例的。笔者通过电脑检索了近10年

5、来国内所有有关市民化研究的资料,发现相关研究微乎其微,而有关城市化的研究却多如牛毛。从实际操作层面上来讲,目前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对象至少应该包括城市农民工(尤其是那些长期滞留在城市中,并具有稳定收入和固定住所的农村流动人口)和大城市郊区的农民(尤其是那些土地被征用并实现职业转变的农民)。为突出重点,本文的分析对象只针对于城市郊区(特别是大城市郊区)这类农民的市民化上。以上海市为例,在上海郊区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农民融入到了城市。从物质层面来看,2001年上海非农业人口(人口城市化)比例已经超过了75%,达到甚至超过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而从事非农业

6、生产的[1](p370)人员(非农化)比例达到了899%,已经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许多农民的土地被征用以后,在身份和职业上转变为了市民。但从社会和文化层面来看,户籍的改变并没有自动带来农民角色内涵的完整转型,土地被征用了也并没有因此而让农民真正过上城市文明的生活。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由于本文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我们的许多探讨仍然只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主要目的在于厘清农民市民化的意义与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一些纲要性的对策建议。二、农民市民化研究的现实意义从理论上讲,在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中,非农化、城市化和市民化应该是三位一

7、体、共同推进才是较为理想的过程,而在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它们却表现为一种特有的时序模式(即先有非农化,再有城市化,最后才是市民化),并且彼此之间的发展也十分不平衡。我们认为,在农村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中,市民化才是最终的落脚点,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攻坚阶段。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村和农业的问题更多地表现为物质形态上的问题,它受政策、技术和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大,当经济与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且制度上的条件也可达成的时候,农业和农村的问题相对比较容易解决。而农民与市民的问题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社会文化问题,除了制度和政策上的约束之外,它受文化

8、传统和社会价值观的影响较大。因此,当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