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3】高考地理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11地球、地图、地球运动(教师版).doc

【备战2013】高考地理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11地球、地图、地球运动(教师版).doc

ID:50750656

大小:1.82 M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3-08

【备战2013】高考地理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11地球、地图、地球运动(教师版).doc_第1页
【备战2013】高考地理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11地球、地图、地球运动(教师版).doc_第2页
【备战2013】高考地理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11地球、地图、地球运动(教师版).doc_第3页
【备战2013】高考地理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11地球、地图、地球运动(教师版).doc_第4页
【备战2013】高考地理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11地球、地图、地球运动(教师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备战2013】高考地理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11地球、地图、地球运动(教师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备战2013】高考地理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1.1地球、地图、地球运动(教师版)【解读2013高考考纲】考点2012考情2013高考方向预测经纬网的判读2012·新课标全国卷·T6-7;2012·山东文综·T6;2012·浙江文综·T7-8;2012·四川文综·T3-5;1.2013年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仍将以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为主,选择题和综合题均会出现。2.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相关文字信息为背景,考查等高线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3.对经纬网的考查仍将以区域判读为主,通过经纬网定位考查区域自然和人文特征。4.2013年高考可能涉及宇宙探测,以热点为背景考查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5.以创新的经纬网图或光照图为背景考查地球运动,结合区域知识,以现实生活情景为素材命题设计。等值线图的判读2012·新课标全国卷·T10-11;2012·广东文综·T41(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2012·山东文综·T26(1)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宇宙探测2012·江苏地理·T27(1);2012·浙江文综·T36(1);2012·江苏地理·T3-4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2012·上海地理·T5-6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及地理意义2012·福建文综·T10-12;2012·天津文综·T6-7;2012·海南地理·T19-20;2012·广东文综·T6;2012·山东基本能力·T40-42;2012·四川

3、文综·T10-11;2012·安徽文综·T30-31【高频考点突破】【高频考点1】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表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常见的有方格状经纬网图和极地经纬网图两种。其中,极地经纬网图的判读方法如下:①确定南北纬(见图1-4中a、b、c);②确定东西经(见图1-4中d、e)。2.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图1-5中弧A)。  (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如图1

4、-5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弧MP,而不是弧MQ,赤道上除外)。  (3)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3.利用经纬网定距离  (1)任一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约为111千米。  (2)任一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的计算公式为111千米×ths1grvnvbdfvd(θ为该纬线的纬度数)。  (3)不同经线和纬线上:计算两点间距离时可进行估算。一是可以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算出两点间距离。4.利用经纬网定“范围”  (1)相同纬度且跨经

5、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3)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5.利用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在区域地理学习中,不仅要求脑中有图,而且要求脑中有网,要用经纬网覆盖脑中的地图。解答这类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掌握一些重要经纬线的位置、分布及沿线附近的典型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加以推理、比较、排除、联想等思维方法,得出正确答案。【典例突破1】读经纬网图,回答(1)—(2)题。(1)设A、B两地和B、C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L1和L2,则(  )A.L1和L2相等B.L1约为

6、L2的一半C.L2约为L1的1.5倍D.L1约为L2的2倍(2)若飞机从图中B点飞往D点,沿最短航线飞行,其方向是(  )A.一直向东B.一直向西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高频考点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判地势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的分布趋势,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势特征;有时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也可根据河流的流向判断地势特征,如台湾省河流多自东向西流,说明地势东高西低判地形种类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平原;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丘陵;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

7、形——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高原判地形部位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地;反之,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鞍部;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山谷;等高线交会处——陡崖判坡向示坡线——与等高线垂直,指向坡度降低的一方判坡度同一幅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不同图幅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