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程的几点思考.doc

关于新课程的几点思考.doc

ID:50920572

大小:6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6

关于新课程的几点思考.doc_第1页
关于新课程的几点思考.doc_第2页
关于新课程的几点思考.doc_第3页
关于新课程的几点思考.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新课程的几点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新课程的几点思考马利伟我校于2007年走进了新课程,2009年成为大理州课改示范校,学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在教学方式上,教师的主角角色逐步有所变化,由传统的“满堂灌”、“一言谈”,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引导他们质疑、探究,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多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大了,学生展示、表演的机会多了;在学习方式上,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多了,参与

2、活动多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时效性有了极大的增强,学校的课堂教学有了很多可喜的变化,有力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捉高。可以说,从老师到学校,都尝到了课改的甜头。但同时,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在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也出现了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1、硬件条件的制约。新课程教学要求我们的课堂最好在多媒体教室开展,那样就要求学校的所有教室都能安装多媒体投影设备,现阶段,本地农村中学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条件较好的学校都只能有两三间多媒体教室,肯定满足不了全校20多个教学班的教学需求。

3、所以不少教师只能因陋就简,或是想方设法在老式教室中去使用一些变通的新方法,这样势必影响教师的发挥、学生的展示,影响课堂的质量、效果。这就要求学校在这方面多想办法、加大投入,尽量在较短时间装备更多的多媒体教室,以满足新课程教学的需耍。2、教师素质的制约。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手段,能熟练地制作课件,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可是,有少部分教师直到现在仍做不到这一点,这就要求学校要釆取措施,从制度上要求,在技术上帮助,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培训教师,使其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尽快掌握现代教育理念

4、、方法和手段,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3、课堂管理的难度。新课程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气氛热烈。有昧教师面对这样的情况,生怕课堂姚乱子,就制订了烦琐的课堂规范,课堂液织按照教师的指令,井然有序进行,这样就使整个课堂处于教脱的严密控制之下。因为教师牢牢控制三课堂,学生縫学习口主性势必受到制约,常常出现课堂讨论丝到位,活动放不开手脚等现象。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往往只有机械的讨论和渗动,讨论不到位,活动不充分,思维不深入,这样师生之间就不能真止达到情感互动和思维碰撞。正因为烦琐和严

5、密的课堂管理规范存在,这无形屮给学生布下了条条框框,从而束缚了学生的手脚,课堂廿标的落实势必成了一句空话。于是出现了不少山寨版新课程。要解决新课程管理的难题,只能采取一些对策:(1)、坚持课堂管理目标原则。新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强调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新课程的这种变革对传统课堂管理形成巨大的冲击,耍求课堂管理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确定课堂管理冃标,从而促进课堂的生长。正确的目标本身具有管理功能,直接影响和制约师生的课堂活动,并起积极的导

6、向作用。作为课堂管理者之一的教师,课堂上所实施的一切管理措施,包括组织、协调、激励、评价等,都应当努力服务于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堂管理的成败得失,也应当以课程目标是否实现,教学目标有无达成和学生是否成长作为衡量依据。部分教师由于忽视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对课堂管理的制约作用,在课堂管理上往往就无所适从,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导致课堂管理六于形式,部分学牛在课堂上自由散漫,毫无收获。⑵、努力构建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旧式课堂管理侧重于要求学生对规章规则的服从,只把眼光集中在控制学生问题行为、处理学生消极行为

7、上,更多地关注程式化的问题解决和课堂秩序的规定性。旧式课堂管理方式太刚性而缺乏活力和创造力,学生在条条框框的束缚下,只能“戴着枷锁跳舞”,并不能成为课堂学习真正的主人。新课改要求构建的是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⑶、注重过程管理。过去的课堂管理是一种结果管理,更多地关注程式化的问题解决,只管教不管学。新课程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这无疑对教师的课堂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选择过程管理。过程管理注意的方面:首先,有效的学法指导。实践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结果,单纯

8、的彳亍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新课程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重要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了一个积极参与和思维的活动,经历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这样一些新的学习方式显得不适应,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去探究、如何去讨论、如何去活动。无论是何种教法和学法都有其内涵。如果教师和学生本身对教法或学法所知甚少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