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课件:第10课 《谈语言》.ppt

八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课件:第10课 《谈语言》.ppt

ID:51087867

大小:1011.52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3-18

八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课件:第10课 《谈语言》.ppt_第1页
八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课件:第10课 《谈语言》.ppt_第2页
八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课件:第10课 《谈语言》.ppt_第3页
八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课件:第10课 《谈语言》.ppt_第4页
八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课件:第10课 《谈语言》.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课件:第10课 《谈语言》.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语言请看一则小故事:一天夜里,一位书呆子在睡觉时被蝎子蜇了,便大喊:“贤妻,速燃银烛,尔夫为毒虫所袭!”连说几遍,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他接着说:“身如琵琶,尾似钢锥,叫声贤妻,打着个亮子,看是个什么东西。”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书呆子实在忍不住了,一急之下,顺口吼道:“老婆,快点灯,我让蝎子给咬了!”这回他的妻子才有反应。想一想?:为什么书呆子的老婆起初听不懂他的话,后来却又听懂了呢?起初他用的是文绉绉的书面语,迂腐可笑,令人费解;后来用口语,直截了当,自然容易理解。王力先生,早年家境贫寒,十四岁的时候,仅念完初小的王力就失学了。此后十年,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刻苦自学,为

2、他今后在学术界的纵横驰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凭着自学打下的基础,王力二十六岁考入清华研究院,师从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四位学术大师。二十七岁自费留学法国攻读语言学,1931年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从此开始致力于中国现代汉语语言学科大厦的构建工作。从那时起直到1986年去世的五十多年间,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里还是在人妖颠倒的“十年浩劫”中,无论条件怎样艰苦、环境怎样险恶,先生的学术研究从未停止过。五十多年来,他以渊博的学问,过人的才识,拓荒者的气魄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在语言学领域里辛勤耕耘,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自己也成为我国20世纪最卓越的语言学家之一

3、,当之无愧的一代学术大师。弄巧成拙(zhuō)圩堤(wéi)以讹传讹(é)娓娓动听(wěi)斟酌(zhēnzhuó)辨析字词费解:不好懂。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七月流火:指夏历七月火星(恒星名,即心宿)黄昏时在天空的位置由六月的正南方开始变为偏西向下。流:指向下移动。不假思考:不经过思考。假:凭借,通过。头头是道:这里形容说话很有条理。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斟酌:考虑事情或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下去,结果越传越错。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

4、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王力先生的《谈语言》是一个谈话记录,因此与一般的文章不一样,有一种特殊的风格。1.大雅似俗的风格谈话记录,信马由缰,想到哪说到哪,但它是关于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脉络清晰。2.平实易懂的语言因为是谈话,所以本文的语言与一般的议论文相比,文中所举的例证都是报刊上的报道或是著名散文家的例证,离我们的生活很近,也都很有说服力,平实易懂。关于课文的论点本文谈论的是书面语的使用问题,其论点是“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它有两个分论点。第一个分论点是“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第二个分论点是“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课文的论点并没

5、有直接提出,而是化解为两个分论点。分论点也没有直接提出,而是隐含在或者说渗透在具体的论述中。这种情况在文章中比较少见,但在谈话中也并非绝无仅有。因为谈话必须平易,而直接说出论点可能过于庄重。而且谈话中,句子与语境的关系更为密切,因而不能生硬。同时,谈话常常是开始的时候想到了最重要的内容,然后又想到其他方面,逐步把思想表达完整。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第二部分(第2~5段),书面语言不能脱离口语。第三部分(第6~12段),书面语言应当是规范的。第一部分:在这一段中,作者没有直接提出论点或是分论点,而先是从语言的功能方面来谈语言的工具性

6、。进而运用了类比的方法告诉我们: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作者选取的类比的对象更进一步说明了语言的工具性:斧锯是木匠的工具,颜料是画家的工具,武器是战士的工具,同样,语言是写作的工具。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作者也没有直接提出分论点,而是:在第2自然段先提出“许多人”写文章华而不实,弄巧成拙。最后一句“文章脱离了口语,就不可能准确、鲜明、生动”,通过指出“文章脱离口语”的不好结果来批评反面现象,提出分论点:书面语言不能脱离口语。第3、4两个自然段通过两个反面的例子证明某些人的华而不实,弄巧成拙。第5段通过对朱自清早年作品做作的不好和晚年作品朴实的好相对比,论证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7、第三部分:在第6、7自然段由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谈到自己的主张——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进而强调书面语是应该规范化的。第8、9两个段落举了两个例证,证明某些用语的不规范。两个事例一个是违背事理,一个是望文生义,但共同的结果是造成语言的混乱。第10自然段谈了“既要规范,又要大众化”,作者的论述准确又全面。第11自然段提出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范化。最后一段提出“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了标准也会发展”,这说明作者议论的科学性和发展的观点。根据刚才的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