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道与逻各斯.doc

案例分析道与逻各斯.doc

ID:51113637

大小:3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8

案例分析道与逻各斯.doc_第1页
案例分析道与逻各斯.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案例分析道与逻各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案例三 道与逻各斯:中西文化与文论分道扬镳的起点 老子的“道”与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有许多共同或相似之处,但为什么这种相似甚至相同的“道”与“逻各斯”,却对中西文化与文论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显然,“道”与“逻各斯”在根本上有着其完全不同之处。我们更感兴趣的正是这种不同之处,因为这种根本上的不同,才使得中西文化与文论分道扬镳,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形成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学术规则与文论话语。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真正寻到了中西文化与文论之根。“道”与“逻各斯”都是“永恒”的,“恒常”的,同时又都是万物之本原,是产生一切东西之基础,是万物之

2、“母”。不过,就在这相似之中蕴含着极为不同之处,那就是老子的“道”更倾向于“无”,而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更倾向于“有”,也正是这一基本倾向,从起点上确定了中西方文化与文论的话语的基本方向和路径。老子“道”的崇尚“无”与赫拉克利特“逻各斯”的偏向“有”,都对中西文化与文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文学艺术及文论中的“虚实相生”论,“虚静”论等,显然与老子的“尚无”密切相关,“无中生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话语方式,使中国文学与文论更注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空灵和“象外之象”,“味外之旨”的隽永深长。同样,“逻各斯”对“有”

3、的探索、追问与分析,也使得西方文化与文论显得更加严密而系统,更注重逻辑因果、注重情节结构。老子的重“无”,将中国文论引向了重神遗形,而赫拉克利特的偏“有”,将西方文论引向了注重对现实事物的摹仿,注重外在的比例、对称美和外在形式美的文论路径。 ——节录曹顺庆:《道与逻各斯:中西文化与文论分道扬镳的起点》《文艺研究》1997年第6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