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各个年龄段的称谓.doc

古代各个年龄段的称谓.doc

ID:51180496

大小:92.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9

古代各个年龄段的称谓.doc_第1页
古代各个年龄段的称谓.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古代各个年龄段的称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各个年龄段的称谓(转载)又工111收藏于2011-11-19阅读数:1  被转藏:125  公众公开原文来源  修改 如何标记批注?      总角:童年。古代,幼儿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        垂髻【拼音】:[jì] 【字义】:1.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丫。~鬟。发~。【:童年。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后因以“垂髻”指童年。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及笄[jī] 【字义】:1.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发~。弁~。2.古代特指女子十五岁可以盘发插笄的年龄,:女子1

2、5岁。笄是古代妇女盘头发用的簪子。及笄,指女子15岁时,把头发簪起,表示已成年。《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而笄。”      豆蔻蔻:指豆蔻,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十三四岁的少女。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寇梢头二月初。”后因以“豆寇”年华喻十三四岁的少女。      破瓜:女子16岁。古代文人把“瓜”字拆开,成为两个八字,因称16岁的女子为“破瓜之年”。      弱冠: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礼记·曲礼上》说:“二十曰弱冠。”西晋左思《咏史》诗:“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30岁。孔

3、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因称30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40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言人到了40岁,社会经验增多,遇事能辨是非,不再疑惑。后称40岁为“不惑之年”。          强仕:40岁。《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谓男子40岁,智慧、气力皆强盛,可以出仕。      天命: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称50岁为“天命之年”。      艾:50岁。《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孔颖达疏:“发苍白如艾也。意谓头发苍白如艾的年龄。      花甲:60岁。由天干、地支互相组

4、合排列的60个名号而得名。循环一次为60岁,称作一个“花甲”。      耳顺:60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故称60岁为“耳顺之年”。      耆】:[qí]1.年老,六十岁以上的人:~老。~年。:60岁。《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指使。”      古稀:70岁。杜甫诗《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耄耋(màodié):八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诗经·秦风·车邻》:“逝者其耋。”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后因以八九十岁为“耄耋之年”。      期颐颐 【拼音】:[yí] :百岁

5、。《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期是期望,颐是养。就是说,人活到一百年,是期望中的高寿,所以到了这个年龄,就要很好地养起来。于是,后人把“期颐”作为百岁的代称。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