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观念演进与文学史思想转型.pdf

系统观念演进与文学史思想转型.pdf

ID:51213311

大小:805.22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21

系统观念演进与文学史思想转型.pdf_第1页
系统观念演进与文学史思想转型.pdf_第2页
系统观念演进与文学史思想转型.pdf_第3页
系统观念演进与文学史思想转型.pdf_第4页
系统观念演进与文学史思想转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系统观念演进与文学史思想转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10卷第4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0l_lONo.420I4年8月JOURNALOFHANGZHOUDIANZIUNIVERSITY(SocialSciences)Aug.2014系统观念演进与文学史思想转型王轻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与法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进化论以生物分类为基础反映物种演化规律的“系统”观念,为文学史思想的现代确立奠定了学理基础。文学史写作在当前陷入困境,其合法性受到质疑,与信息时代的科学催生出的“复杂性系统”对于进化论系统观念的解构是一致的。从凸显本国本民族文学的个性特征到关注与异国异族文学的互动关系,

2、从坚持文学的固有属性来确定写作对象到融合文化的多种元素去不断切换考察范围,从强调事实和线性到渗透主观性和随机性,当前文学史思想发生的一系列转型,充分体现了复杂性系统观念的内在要求。关键词:系统;复杂性系统;文学史中图分类号: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9146(2014)04—0049—10文学史与科学的关系,是一个没有得到有效阐释的问题。中国文学史在现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未能像文学理论、文学批评那样从传统的文论、诗话、小说评点中获取学术资源,而是与从西方输人的现代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文学史写作在当前陷入困境,引发了学术界的反思,大体上都主张

3、通过对于科学话语的清理和批判,来实现文学史思想的转型j。科学主义将自然科学奉为万能的,用来解决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切问题,当然是无法令人信服的,然而,对于科学话语持完全否定、排斥的态度,也切断了从科学变革中探寻重构文学史学理依据的路径,自然也存在矫枉过正之嫌。为了厘清科学对于文学史的影响,本文引入“系统”这一术语,从这个角度阐述文学史和科学的内在关联,以期提供考察中国文学史思想形成和转型的新视角。一、系统与文学史思想的建构系统是英文system的翻译,又译为体系,来源于古希腊文systemct,意思是部分组成的整体。德国哲学家康德将系统和科学联系起来,在《

4、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中给科学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每一种学说,如果它可以成为一个系统,即成为一个按照原则而整理好的知识整体的话,就叫作科学。”¨2科学这个术语源于拉丁语Scientia,本意是知识、学问,康德理解的科学,指向的不是自然科学中的定理、公式等具体的知识、学问,而是超越具体知识、学问具有形而上意味的系统观念,与德语中表示“一切有系统的学问”的科学一词Vissenschafl的意义是一致的。现代以来,系统成为了科学的应有之义,英语中的科学一词Science本来特指自然科学,在1918年出版的《简明牛津词典》就将之解释成了“系统化的知识”。人文社

5、会科学研究只要形成系统,也可以归人到科学的范畴,这正是自然科学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最为重要的影响,鲁德纳在《社会科学哲学》中就这样明确指出:“系统不仅仅是科学的装饰品,而且是科学的核心。”_3西方现代科学在19世纪末期传人中国,启迪了人文学者追求系统的智慧。较早将康德学术思想译介到国内的王国维,研读了《欧罗巴通史》等历史著作后立刻悟出,系统是包括史学研究在内的一切学问的必要条件。梁启超直接将科学与系统等同起来,在《科学精神与中西文化》中反复收稿日期:2014—06—13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0CGZW10YB)作者简介:王轻鸿(1967一

6、),男,湖北荆门人,教授,文艺学50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正强调:“有系统之真智识,叫做科学;可以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智识的方法,叫做科学精神。”J就文学史建构而言,自20世纪初期的俄国形式主义美学就受到了系统思想的浸润。迪尼亚诺夫将系统与功能作为建构文学史学的两个核心概念,与系统概念相对的是要素,每一个要素与该作品其他要素以及整个文学系统的相互关系被称为功能,系统处在最为基础的地位,在他看来,只有立足作为一个系统的文学,才能研究文学史。后来的结构主义批评,视文学史为一个封闭的自足系统,并且认为可以按照结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建构起符合文

7、学发展的历史,系统和结构作为建构文学史重要的理论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掘。佛克马指出了这种一脉相传的关系:“如果形式主义学派把文学看作一个系统,其特点是该系统的各成分之间存在依赖的关系,那么这一立场就必须叫做结构主义,虽然他们在1927年以前很少使用这个名称”。_5中国传统的文学研究是感悟式的,显得很零碎,同时,“诗有工拙无古今”的观念也造成了历时性梳理的疏忽,弥补系统观念之不足,就成为了20世纪初期中国学者文学史写作的直接动因。20世纪20年代,学术界对早期由林传甲、黄人、曾毅、谢无量等编撰的文学史颇有微词,就在于那些著述包罗万象,像一部百科全书,还缺

8、少“见”和“识”即“史观”,还没有充分体现出“一以贯之”的系统思想J。有的学者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