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浓排水再生利用处理工艺研究.pdf

反渗透浓排水再生利用处理工艺研究.pdf

ID:51248820

大小:232.9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2

反渗透浓排水再生利用处理工艺研究.pdf_第1页
反渗透浓排水再生利用处理工艺研究.pdf_第2页
反渗透浓排水再生利用处理工艺研究.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反渗透浓排水再生利用处理工艺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工艺与设备广东建材2011年第11期反渗透浓排水再生利用处理工艺研究何辉(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摘要:研究了软化一絮凝沉淀一纤维过滤一臭氧生物活性炭一反渗透工艺在石化行业中处理反渗透浓排水的效果,为其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软化阶段加碱后保证出水pH值在10.5时,总硬度可降至100mg/L以下;纤维过滤之后调节pH值为7.5左右时,0。投加量为6mg/L、0。接触氧化时间、炭床接触时间分别为35min和30min时,整个系统对N—N和COD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0%、67.2%。保安过滤后出水CODcr小于30mg/L,氨氮小于0.3mg/L,SDI值小于5,浊度

2、小于0.2NTU。试验表明该处理工艺效果稳定,出水水质不易受进水水质波动的影响,在石化废水反渗透浓排水处理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关键词:反渗透浓排水;再生利用;臭氧一生物活性炭;SDI1引言表1试验水质和二级RO进水要求l水质指标试验水质二级R0进水要求反渗透浓排水经浓缩后一般有机物、含盐量和硬度IpH7.O~8.53~11较高,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势必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1水温()l8.O~25.8<45同时也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因此,对反渗透浓排水再浊度(NTU)0.5~O.7<1.O氨氮(mg·L)0.33~0.88<1.0次进行回收利用已势在必行。目前国内处理浓排水大多总硬度(mg·

3、L。)800~1187<200是冲洗多介质过滤器后排放,或结合生产工艺状况综合CODcr(rag·L)55~79<3O利用,对浓排水集中回收处理的经验还比较少。国外BOO5(mg·L)lO~l5K.VanHegeE口等用电解氧化工艺处理反渗透浓水取得铁(以Fe计)(rag·L)0h0.05<0.1一定效果。锰(以Mn表示)(mg·L)O~0.05<0.05总油(rag·L)0O试验采用软化一絮凝沉淀一纤维过滤一臭氧生物余氯(mg·L。)<0.1活性炭一反渗透工艺进行浓排水再生利用的处理研究,SDI>5<5并考察了此套工艺用于浓排水回用的可行性。试验表明2.2试验装置及流程该工艺不仅能去

4、除大部分硬度,还能对浊度、氨氮和有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试验设汁流量为0.5~机物有一定的去除效果。1.0m。/h。软化反应池、絮凝沉淀池、高效纤维过滤器各2试验部分一座,软化反应池底部设曝气装置。不锈钢臭氧接触罐2.1浓水水质2个,内径300mm,内装耐腐蚀材料,气源为压缩空气。臭试验在中国石化总公司下属分公司进行,试验期间氧接触氧化出水直接进入活性炭吸附柱,内径为的主要水质参数和二级R0进水要求见表l。500mm,活性炭初装高度为1800mm,炭层下面装300mm定钢板的截面尺寸。【参考文献】[1]孙超,姚尧.浅析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j9结语山西建筑,2010,(13)

5、总之,异形柱框架结构将会更加广泛应用于住宅建[2]杨纪红.有抗震要求的多层住宅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及优化筑中,结构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异型柱的受力性能,正措施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2010,(04).确把握设计要点和计算分析,满足规范要求的各种构造[3]潘鹏,李宏,张勇.异形柱设计小结LJ].陕西建筑,2009,(01)措施,才能够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4]梁启雄,刘细林.异形柱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初探[J].茂名学院学报,2010,(01)——64——广东建材2011年第11期工艺与设备有较多的有机物被氧化成最终产物C0和H20,其余的有机物容易生成极性较强的中间产物,不利

6、于BAC的吸附和降解,此外0。投加量过高还会导致0。发生系统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大大增加;0接触时间的不同也直接影响该工艺的除去效果,如果接触时间太短,去除效果不高,如果接触时间太长,系统的投资也会大大增加。[绷最佳pH值、0。投加量和接触时间需根据水中有机物的种类和浓度的不同最终通过试验确定。多次试验确定试验最佳参数如下:进水流量为1m。/h,pH值在7.5左右,0。投加量为6mg/L,0。接触氧化时间和炭床吸附时间分别为35和30min。以下各组试验数据均在此参数基础上进行试验。通过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可知(见图3):在软化絮凝阶段,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可达到10.1%,可能是水中部

7、分溶解性的有机物吸附在絮体颗粒表面,从而使得部分溶解性有机物能够转变成颗粒性有机物,导致颗(_言8粒性的有机物分数变大,最终同CaCO等絮体颗粒一起∞卯∞通过沉淀池排泥管排出[6N7];纤维过滤几乎对COD没有明显的去除效果:但经过0。接触氧化和BAC之后,系统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25.6%和51.0%。原因是0。接触氧化把部分有机物直接氧化成c0。和H0,同时把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分解成易于生物降解和吸附的小分子物质,增强了活性炭床的生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