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

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

ID:51325054

大小:10.08 MB

页数:47页

时间:2020-03-21

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_第1页
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_第2页
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_第3页
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_第4页
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儒家道德的核心:仁赣中萧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引子1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7.30)注释:斯:此,这思考:这句话包含几层意思?所谓“仁”者何?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2.1)思考:本条认为什么叫做“仁”?举例说说你对“克己复礼”的理解。我们现在是否有“礼”?礼是对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对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一整套规范。它既要求个体社会成员具有某种内在与外在的合理性,又要求社会群体也具

2、有某种合理性。注释:参见教材P1-2.孔子谓季氏,“八佾(yi4)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1)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3.2)注释:《雍》,天子用乐。礼,不仅仅是一种动作、姿态,也不仅是一种制度,而且它所象征的是一种秩序,保证这一只需得以安定的是人对于礼仪的敬畏和尊重,而对礼仪的敬畏和尊重又依托着人的道德和伦理的自觉。——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9.12)仁

3、:克己复礼礼的内化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2.2)思考:本章认为仁有什么内涵?仁:克己复礼敬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无怨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5.24)链接:如心为恕。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如何理解“恕”道。角度:实例,原因……前提,方式,效用……仁:克己复礼敬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无怨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4、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尤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6.30)思考:本章论“仁”与上章有什么区别?如何可谓“立人”“达人”?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否定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肯定面)这样推行“恕”道,是否得了自我中心主义的毛病?恕道之恕,乃建立在一般的人性之共性上,故至于不可遍数的个体器物之差异,正不可免。忠恕精神强调的,正是个性差异实现或限制前提下的沟通,它体现出一种价值平等精神。多问一个:我是否愿意被别人强加事物于我的自由之上?如果不愿,那么,就应当考虑到他人的自由。第三章

5、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12.22)仁是什么之小结3小结NO.1:仁在心中有人认为“仁”是最高的道德标准,有人认为“仁”是最低的道德底线,你怎么看?链接:A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7.)B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

6、,言之得无讱乎?”(12.)NO.2:仁可以推出几乎所有的道德规范,所以既是道德的底线,也是道德的高标。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17.6)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13.9)子曰:刚、毅、木、讷,近仁。(13.27)010203040506下达绩效目标制订绩效计划审查绩效计划修订绩效目标实施绩效计划确定绩效目标恭宽信敏忠刚“仁”的奉行3第七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7、”(8.7)思考:“士之弘毅”和“任重道远”有什么关系?链接: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4.5)第八章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15.9)链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鱼和熊掌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第九章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4.2)链接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