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索在体验中获取新知(杜萍).doc

自主探索在体验中获取新知(杜萍).doc

ID:51361267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2

自主探索在体验中获取新知(杜萍).doc_第1页
自主探索在体验中获取新知(杜萍).doc_第2页
自主探索在体验中获取新知(杜萍).doc_第3页
自主探索在体验中获取新知(杜萍).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自主探索在体验中获取新知(杜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自主探索在体验中获取新知(使用人教版数学教材的几点体会)东塔三小杜萍新的课程标准由“情景串”引出“问题串”,倡导数学课堂生活化,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人教版教材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采用教材中的教学情境,将课本数学变为生活数学,尽量创设生活化的的课堂情境,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开放的“生活化“教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我们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具体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可操作的数学。所以在

2、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引领学生不断经历艰辛的自主探索学习过程,让学生亲历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不仅仅学会了知识,更主要让学生感受如何学习,实现了数学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的特点。应该说,人教版教材色彩丰富、贴近生活、编排有新意,深受小学生喜爱。但总体看新增加了不少知识点,原有的内容也并未减少,课时数也增加不少。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我们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且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

3、问题。”新时期的数学教育,旨在培养每个公民所必须的数学,同时又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必须“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因此新的教学更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努力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主动探究的材料和环境,如何利用好材料所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在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的奥秘,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独特体验并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构建一个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环境,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深入探讨研究的问题。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一

4、些尝试和体会。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4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人教版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是为学生提供了富有情趣并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设计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这些内容蕴涵着许多奇妙的知识。首先,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呈现手段,辅之以言语引导,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强烈兴趣,使之产生自主探索,获得成功的持续愿望。但是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

5、,有时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三年级几分之一大小比较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境我说:“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八戒分西瓜》,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路上风餐露宿,受尽了磨难,一天中午,烈日当头他们越走越累,于是派孙悟空去化斋,不一会儿,孙悟空就扛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只有一个大西瓜,我们四人分着吃吧!”八戒一听连忙抢着说:大师兄,让我来分吧,我饭量最大,吃得特多,所以我吃这个西瓜的五分之一,师傅吃四分之一,沙师弟吃

6、三分之一,大师兄的饭量最小吃二分之一吧!听完八戒的话,他们三人都哈哈大笑,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这个情境由学生熟悉和喜欢的《西游记》故事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了起来,兴致高昂的带着疑问,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教学内容的探索中去,进入了新课的学习。二、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发现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

7、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期望,有证实自己智慧力量的期望,同时还希望体会到创造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新的教学方法所倡导的解题策略多样化,答案的不唯一性,就是要促进学生尽快形成探究式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究,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引导者的教师,这时我们就应大胆放手,为学生的自主探索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学生对于二分之一已有初步的认识,从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出发4,教学

8、时我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拿起教师发给每人的正方形纸(这些纸形状、大小一样)可以四人合作看看怎样折出它的四分之一,有几种折法,比一比哪组方法多,我没有做提示,学生拿起手中的纸折了起来,一开始四人都折的是先对折再对折。学生一看这才是一种方法“不行”,于是四人商量再想其他的方法,在他们的探索中一共折出了许多种方法,并说出了自己的道理。在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折的方法虽然不同折出的形状也不同,但是它们都表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所以它们的每一份的大小是一样的。当我说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来展示自己的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