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2389-2018 水稻稻瘟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pdf

DB22∕T 2389-2018 水稻稻瘟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pdf

ID:51401440

大小:276.1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23

DB22∕T 2389-2018 水稻稻瘟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pdf_第1页
DB22∕T 2389-2018 水稻稻瘟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pdf_第2页
DB22∕T 2389-2018 水稻稻瘟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pdf_第3页
DB22∕T 2389-2018 水稻稻瘟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pdf_第4页
DB22∕T 2389-2018 水稻稻瘟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22∕T 2389-2018 水稻稻瘟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B05备案号:59297-2018DB22吉林省地方标准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2389—2018代替DB22/T2389-2015水稻稻瘟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Codeoftechnicalpracticeforidentificationandevaluationofresistancetoriceblast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2018-05-24发布2018-06-22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2389—2018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

2、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22/T2389-2015《水稻对稻瘟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与DB22/T2389-2015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名称;——增加了“诱发品种”的定义;——删除了“接种体”、“对照材料”、“喷雾接种”和“产孢培养基”的定义;——修改了“自然诱发鉴定”定义的部分内容;——修改了“4.2病原物分离”的部分内容;——调整原标准中“4.5”至本标准中“5.1.1”,增加了详细描述;——修改了“鉴定设计”的标题名称;——修改了“接种时间和方法”的部分内容。——增加了“病圃选择”的部分内容。——修改了“病圃试验设计”和“病圃管理”两部分内容。——增加了

3、“穗瘟”的部分内容。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增加了“附录中苗叶瘟调查记录表”中试验重复的调查记录。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晓梅、姜兆远、任金平、李莉、王继春、高月波、张金花、朱峰、谢丽英、孙辉、高鹏、郑建波。本标准代替了DB22/T2389-2015。本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22/T2389-2015。I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2389—2018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水稻稻瘟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稻抗稻瘟病鉴定的接种体的分离与保存、鉴定方法、抗性

4、评价与副产物处理。本标准适用于水稻种质资源、水稻品种和品系对稻瘟病抗性的鉴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1300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范水稻NY/T2646水稻品种试验稻瘟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NY/T264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NY/T2646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3.1苗瘟blastofseedling水稻3叶~4叶期发生的稻瘟病。3.2参鉴材料te

5、stedcultivars水稻种质资源、水稻品种和品系。3.3诱发品种diseasespreadervariety病圃中的用于诱发稻瘟病的高感品种。3.4自然诱发鉴定identificationbynaturalinduction在自然条件下利用高感诱发品种进行诱发的鉴定方法。3.5叶瘟leafblast水稻移栽后叶片上发生的稻瘟病。3.6穗瘟panicleblast水稻抽穗后穗颈和枝梗上发生的稻瘟病。[NY/T2646-2014,定义3.7]3.7病圃diseasenursery1DB22/T2389—2018在稻瘟病易发区设立具有代表性的诱发水稻叶瘟和穗瘟的鉴定圃。4接种体的分离与保存本

6、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4.1病原标样采集与保存采集省内各地区田间具有稻瘟病典型症状的穗颈,去掉多余枝梗及籽粒保留穗颈长度5cm,阴干后阴凉干燥处保存。4.2病原物分离分离以新采集的穗颈和稻节为宜;干标本浸泡4h,经自来水洗净后放在铺有无菌滤纸的培养皿内,于27℃温箱保湿培养24h,孢子达到透明状态时,采用震落法震落在水琼脂培养基上,然后挑取单孢至马铃薯蔗糖琼脂(PDA)培养基上培养,并进行柯式法则验证。4.3菌种保存将有致病性的纯培养物接种到灭菌的稻节上,置于干燥器内室温保存。4.4生理小种鉴定与编号应按全国统一的生理小种鉴别方法进行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定并编号。5鉴定方法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

7、得翻印5.1苗瘟鉴定5.1.1接种体制备选择致病性较强的10个单孢菌株,27℃条件下在马铃薯蔗糖琼脂(PDA)培养基上培养7d后,移至配方为燕麦片30g、西红柿汁200ml、琼脂20g、蒸馏水1000ml,pH为7.0~7.2的产孢培养基上常规灭菌,再培养5d~7d,无菌条件下洗去表面菌丝进行12h光暗培养3天,用无菌5水洗涤稀释至孢子终浓度为2×10个/ml。5.1.2参鉴材料种植将参鉴材料直接穴播于盛有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