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上第七单元.doc

解读上第七单元.doc

ID:51501830

大小:6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5

解读上第七单元.doc_第1页
解读上第七单元.doc_第2页
解读上第七单元.doc_第3页
解读上第七单元.doc_第4页
解读上第七单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读上第七单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科第七册第七单元教材与课标解读大荔县实验小学:吴蕊摘要:本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李精读课文两篇,分别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略读课文两篇分别是《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几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定会受到许多启发,在体验别人的成长故事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本单元有单元导读,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语文园地,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四大部分。一、说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分为:总目标、单元内容标准首先:总目标(一)、知识能力1、认识3500个左右常

2、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2、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3、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2、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3、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三)、情感态度1、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2、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其次:单元内容标准(一)、识字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7个左右,其中16个左右会写。3、有

3、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贴。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4.能根据课文想象画面,深入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并和同学交流感受。5.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三)、习作1.能用简单的书信进行交流。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拒形式的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四)、口语交际1.围绕“成长故事”这一话题进行交

4、流,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说话流畅。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五)、综合性学习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2、能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的语文学习成果。二、仔细钻研,说教材第一、教材编写特点(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要编好教材,用好教材,都必须明确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5、《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续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是分层次提出的,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就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与发展。(二)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确定专题的思路比前几册有所拓宽,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中外童话”是从文体角度定的专题,“作家笔下的动物”则是侧重体会文章的表达形式。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

6、整合”的思想,在按专题编写教材时,注意了加强整合,使整组教材以至整册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这些泡泡,有的是思考对词语的理解,如,《蟋蟀的住宅》中的“‘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呢?”《呼风唤雨的世纪》中的“‘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有的是体会用词的精妙,如,《颐和园》中的“

7、‘慢慢地滑过’中的‘滑’字用得真好”;有的是设法理解句段的内容,如,《爬山虎的脚》中的“我来画一画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有的是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如,《白鹅》中的“联系上下文,我体会到了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还有的是读了课文产生的联想,如,《去年的树》中的“这时候鸟儿会怎么想呢?”6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阅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自读自悟。通过这样的反复实践,学生就能逐渐领悟到读书时应该在什么地方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