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doc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doc

ID:51632902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4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doc_第1页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doc_第2页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doc_第3页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doc_第4页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高镇中心小学王兴伟【摘要】:列方程解应用题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出现的情况各不相同,培养学生思维策略很重要,思维的策略性是指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解决问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策略和方案,使之在解决问题中发挥作用。【关键词】:解决问题等量关系列方程策略【正文】:从算术到代数,是学生认识现实世界数量关系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用方程解决问题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列方程解决问题改变了以往解决逆思维题目用算术方法解答而学生很难理解的困惑,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易于学生运用知识的

2、迁移、结合思维方法正确解决此类的实际问题。列方程解决问题包含三个部分:陈述部分、关系部分和提问部分。陈述部分是指表述题目所涉及的一些背景信息和已知量的语句;关系部分是指表述题中所涉及的一些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语句;提问部分是指表述题目所需求的未知量的语句。列方程解决问题,关键是理清题中涉及的数量关系,并把这种数量关系转化为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思维策略性尤为重要,思维的策略性,就是指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策略和方案,使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实际上,任何题都包含或多或少的曲折,迂回情节,因此解决问

3、题时往往采取迂回策略求得问题的解决。选择什么方案解答这些题,既与思维的策略性有关,也与思维的灵活性有关,它显示出学生能否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方面,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本文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列方程解决问题要扫除的障碍和要培养的几种能力。首先方程解决问题要扫除以下障碍:1、扫除用字母表示数的障碍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础。学生从具体的量(四个人、三枝笔)过渡到抽象的数(4、3)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由于每个数都是确定的,因此学生易于掌握,但从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更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由于字母表示的数具有不确定性,有时可以是任意数,有

4、时有一定的范围,在特定场合下又有其特定的意义。这种不确定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再者受到确定的数表示数量关系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因此,用字母表示数就成为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个初始障碍。2、代数式构建的障碍方程的建立就是把两个相等的代数式用等号连接起来。因此,正确、熟练地构建代数式是列方程的基础,这就需要在感知问题中的情景基础上,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出来建立等量关系,这对小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3、设何数为x的障碍在题目中无间接未知数时,学生设直接未知数为x没有什么困难,但是,往往由于定势思维的影响,误认为列方程解决问题可以无须考虑题意与条件,只要以x表示未知数,一切

5、问题都解决了。其次,列方程解应用题要培养以下几种能力:(一)培养学生构建代数式的能力。培养学生把未知数x和已知数放在同等地位来进行分析,并正确、熟练地列出代数式是列方程的基础。为此,应该强化以下两点:1、训练学生对数学语言和代数式进行“互译”。这种“翻译”训练可以为列方程扫除障碍,铺平道路。例如:(1)用数学语言叙述下列代数式:①4x-8②3×6-4x(2)用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①x与10的和,②8与y的差③x与8的积2、训练学生把日常语言“翻译”为代数式,是以数学语言为中介实现的。比如:“故事书比科技书的2倍多46本”,先翻译为数学语言“比某数的2倍多46”,再翻译为代数

6、式,“2x+46”。其意义在于使学生真正明白每个代数式的实际意义,这不仅是学习方程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二)培养学生寻找等量关系的能力分析数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着力培养学生寻找等量关系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1、利用数形结合寻找等量关系。数和形在客观世界中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小学数学教材十分重视数形结合。一般地,学生在感知问题情景的基础上,画出示意图,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2、从常见数量关系中寻找等量关系。如:路程=时间×速度,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总价=单价×数量,以及各种形体周长的计算公式。经常性的复习一些常见的等

7、量关系,有利于学生列方程时寻找等量关系。此外,还可以从常见的“和、差、倍、分”问题入手寻找等量关系。(三)训练学生列方程的能力。训练学生列方程的能力,最基本的就是训练学生用综合分析法列方程,这是和寻找等量关系紧密结合进行的,所谓综合法列方程,就是先假定题目中某一未知数为x,根据这个数与其他的已知数、未知数的关系,列出代数式,再依题意找出等量关系,最后用等号连接含此等量关系的代数式,即列出方程。而分析法列方程则是找出题中最明显的两个性质相同的等量关系,然后再找到这两个量分别与其他已知数、未知数的关系,如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