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doc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doc

ID:51947475

大小:8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0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doc_第1页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doc_第2页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doc_第3页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doc_第4页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作文指导一、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恢复高考制度以來,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话题、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姻变。自2006年开始,新材料作文在高考试卷中出现至2012年其相对咸熟,并在全国推广。新材料作文给定材料不给定话题或题H,也不限文体。相较于话题作文那样放得过宽,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限制过多、文体单一等有很大优势,但其作文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宿构提供了空间。因此在新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

2、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近年在继承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增加如2015课标卷作文屮"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來考査学生真正的作文能力。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詭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1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爭件相关方写信來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2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

3、优屮选优展示自己的价值判断。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要转变观念,再不是那种抓住一个词就立意,准备几个例子就作文的时候了,必须按照指定的任务去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写法往往具有暗示性,比如2015年金国新课标2卷作文“你认为谁更有风采”屮的"更”写法必须是比较、对比,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目的“传统型”与“任务驱动型”议论文写作的主要娇正点对照表顺序比较点主要矫正点娇正方向1说理要求空泛议论(从材料理出话题或观点后,脱离材料纯议话题)就爭论爭、议不离事(就事论事,呈现思维的深化——紧扣事件具体分析和解决问题,即完成任务)2说理范

4、围面面俱到(广泛议论)(论的“点”多,但没有一点说深议透)专论一点(集中精力论透一点)3说理态度简单粗糙,轻易否定(简单论证、粗糙表态、封闭的自圆其说)文明交流(入情入理不偏激、深入的理山阐述、开放的文明交流)垂在培养以卜两方面的说理:说理方向:紧扣任务驱动对象,不停留在简单粗糙的表态,分析事件背后人性善恶的根源,挖掘潜藏于爭的因果得失,寻找改良社会的良药。说理原则:倾诉自己,聆听他人;深入分析,表达善意;不在压倒,匝在厘清。“阐释型”(标题与话题)作文是考生根据给定的相对固定的主题范围,确定写作的屮心,调动己有的知识资源和背景材料(索材库),论

5、证主题,形成“材料——阐释——话题”的闭合体系,具有“封闭性”的弊端:“材料型”作文虽突破了束缚和限制,但立意角度过多过泛便于套作和宿构。解决办法一有意在多角度材料屮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效果一避免了“阐释型作文”的“封闭性”与"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性”,增强了“防套性”,同时增加了对考生思考、辨析与选择能力的思辨考查。因此,“任务驱动型作文”应运而生。三、应对策略“任务驱动型作文”?一识别特点:材料面上一明确增加了任务指令一“双给”:“给写作材料”——提供一个争议性大,具有对立性、真实性、现场感和层级发展的叙事体事件。“给驱动任务”一材料后面的

6、写作要求,一般带“谁”、“怎么”等疑问词,它往往指向“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是作文的范围,不能离开此要求,离开则属离题。②明确给定写作内容及写作角度。(三)“任务驱动”内涵解读:1.体式驱动(对文体、格式的规定。如2015年全国卷要求写成书信体的任务指令)2.内容驱动(以小见大,问题的对立性,内容的指向性,情感的导向性,论说的思辨性,策略的操作性。如15年甲卷的''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乙卷中的“这二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思考、权衡与选择”就是一个任务指令。材料往往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

7、考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权衡”作出自己的“选择”,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或方案。)3.对象驱动(细节上“个案分析”原则决定论述说理要有指向件,一是避免“空泛议论”,即架空分析,从材料理出一个话题或观点后,脱离材料纯议话题;二是避免面面俱到,即“广泛议论”。论的点多,但没有一点说清理透,原因:缺少对象意识,解决办法:“专论一点”。)4.思维驱动(“思辨性”与“探究性”:在真实情境下引发真实交流,往往以小见大,即从琐碎中烛照社会问题,山简单粗糙的认知到认知的深化。山问题的强争议性、复杂性决定应对单个事件的立场或态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过具体分析

8、,引导考生关注和思考不同人物的楕神境界。符合高考作文对于考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考察要求,高考作文不仅考察写作水平,同时考察考生的人文精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