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ID:5200680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6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_第1页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_第2页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_第3页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_第4页
资源描述: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是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如果只是机械而生硬的填鸭式的教学,尽管教师口焦舌燥,学生却“身在曹营心在汉”,两边都不得好。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呢?从事了多年的初中地理教育的我有以下感受:一、营设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怎样营设融洽的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应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点。一般来讲,学生对教师有种特殊的依恋心理,他们的

2、一举一动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许。教师良好的态度,即使一个信任的点头、一个眼神,对学生都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其次,教师还应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学生对教师有种模仿心理,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将成为学生的楷模,并记忆深刻、影响悠远。再次,应发扬教育民主,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不以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在真理面前师生平等,在人格面前师生平等。不管教育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应使学生有所“疑”而敢“问”而愿“问”,营造一种朋友式的温馨的师生关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让我们甘做栖

3、落在粉笔上的鸟,用纯洁的情怀去感召学生,用赤诚的心去引导学生,以勤奋、拼搏、进取的精神“造就栋梁砥华夏,育得桃李芳九州”。二、发挥德育的教育作用。只有培养了崇高的理想、良好的品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感。在地理教学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素材。祖国美丽的山河,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并立下为“祖国昌盛而读书”的志愿;学习世界地理的知识,可以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自迥异的经济特色,从而培养国际主义情操;学习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的知识,可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的

4、人地观。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初中地理只会考不中考,这给我们教学带来许多负效应。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1.巧用谜语。在地理课中,物别是地理名称,有许多谜语。一则好的谜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开动脑筋,加深记忆,联系知识。如“船出长江口”这一则谜语,不仅记出了上海这个名称,还暗示上海是长江的出海口。接下来的问题自然会引出哪里是长江的发源地?流经了哪些省市?这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长江。2.巧用板画。板画是教师凭自

5、己的记忆和熟练的技巧,用简易的笔法,将复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描绘成的黑板画。板画简单明了,反映了地理事物的轮廓、位置和成因,深受学生喜爱。如大洲大洋的几何图形,使学生了解了各大洲大洋的轮廓,还掌握了彼此之间的相对位置。如果要学生来绘制和填注,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增强记忆。3.巧用教材中的图表及地图册、地理填充册。图表的应用,增加了直观教学,可以分析地理事物,总结地理成因,掌握地理原理,探索地理规律,熟记地理位置。数据,还可以在教学中成为教学的线索。如“钓鱼者的困惑”,初看哑然失笑,再想只觉悲苦

6、:“为什么只钓起了鱼骨头?”使学生想起了水资源污染的后果与原因。继而想:“该怎么办?”又提出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让学生有危机感和使命感。4.应用幻灯、电视、录像、多媒体等直观教学。电化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拓展学生视野,使其有身临其境、亲耳所闻、亲眼目睹的感觉。当然,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方法有很多,在实践中也可以不断探索。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的积极性。现代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讲课过程中,我们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打破沙

7、锅问到底”,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如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地形的变化”中,可以提出这样一系列问题:“地形会变化吗?”“地形为什么变化?”“为什么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海底为什么有古森林遗迹?”“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断层形成的山,边缘往往是陡岩,为什么?”“两大火山地震带在哪些板块的交界处?”在边讲边问边答的过程中,完成了教学任务。五、引用竞争机制,促进学习的自觉性。现在的中学生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自尊心较强,喜欢表现自己。在上面所提的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以分组,使学生既能表现自我,又能

8、增强集体荣誉感,形成你追我赶的气氛。六、“第二课堂”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和现实社会环境中,亲身体会地理科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关系,理论联系实际,到实践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进一步诱发他们的创造性。当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培养学生想听、想读、要做、要学的主人翁意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