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安徽.doc

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安徽.doc

ID:52162857

大小:89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3

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安徽.doc_第1页
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安徽.doc_第2页
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安徽.doc_第3页
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安徽.doc_第4页
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安徽.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安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年安徽高考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答案及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离子反应等知识。A氯水会氧化;B在碱性环境下各离子可以共存;C选项会生成CuS沉淀;D选项不能存在于碱性环境。9.电镀废液中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成铬黄:(aq)+2(aq)+(l)2(s)+2(aq)ΔH<0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外界条件的变化对平衡移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对于放热反应升温平衡常数减小,A正确;增大pH平衡右移转化率应该增大,B错;温度升高平衡不能往哪个方向移动,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C错;增加会提高转化率,的

2、物质的量应该减小。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过量的Fe粉中加入,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稀将Fe氧化为BAgl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AgCl比Agl更难溶CAl箔插入稀中无现象Al箔表面被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D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浓氨水呈碱性【答案】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实验以及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A选项,铁粉过量应该生成,不会有红色出现;B选项AgCl溶解度比Agl大;C选项Al箔插入浓中才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钝化。11.中学化学中很多“规

3、律”都有其使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A.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推出Al的第一电离能比Mg大B.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7C.根据溶液的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推出pH=6.8的溶液一定显酸性D.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答案】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共性与特性。A应考虑到IIA族第一电离能反常;B应考虑到F无正价;C应考虑到常温下pH<7溶液才为酸性。12.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

4、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B.每生成1mol转移2mol电子C.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D.是还原产物【答案】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原电池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正极反应该得电子,因此A错;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应该向正极移动,C错;Ag是反应的还原剂,因此是氧化产物,D错。13.室温下,将1.000mol盐酸滴入20.00mL1.000mol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点由水电离出的B.b点:C.c点:D.d点后

5、,容易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电离吸热【答案】C【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以及酸碱中和滴定的相关知识。a点7

6、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X是E的同分异构题,X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一氯代物只有两种,则X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有、、、。(4)F→G的反应类型是。(5)下列关于室安卡因(G)的说法正确的是。a.能发生加成反应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d..属于氨基酸【答案】(1)碳碳双键羧基(2)2-溴丙酸+2NaOH→+NaBr+H2O(3)(4)取代(5)abc【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有机化学的命名,同分异构,官能团及性质等相关知识。较为简单,只要稍有能力的学生都能做好。【答案】(1)MnO2和MnCO3(2)5Mn2++2ClO3-+4H2O=5

7、MnO2↓+Cl2↑+8H+(3)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NaCl(4)0.02【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情景较为简单,工艺流程清晰。28.((13分)地下水中硝酸盐造成的氮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节问题。文献报道某课题组模拟地下水脱氮过程,利用Fe粉和KNO3溶液反应,探究脱氮原理及相关因素对脱氮速率的影响。(1)实验前:①先用0.1molL-1H2SO4洗涤Fe粉,其目的是,然后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②将KNO3溶液的pH调至2.5;③为防止空气中的O2对脱氮的影响,应向KNO3溶液中通入(写化学式

8、)。(2)右图表示足量Fe粉还原上述KNO3溶液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