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之路】(新课标通用)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7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课件.ppt

【状元之路】(新课标通用)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7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课件.ppt

ID:52191594

大小:1.66 MB

页数:52页

时间:2020-04-02

【状元之路】(新课标通用)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7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课件.ppt_第1页
【状元之路】(新课标通用)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7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课件.ppt_第2页
【状元之路】(新课标通用)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7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课件.ppt_第3页
【状元之路】(新课标通用)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7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课件.ppt_第4页
【状元之路】(新课标通用)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7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状元之路】(新课标通用)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7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7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探究命题回扣教材整合考点课后练习轻轻松松读教材提纲挈领学要点01回扣教材夯实基础一、萨顿的假说1.方法:。2.内容:基因是由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子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3.理论依据(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2)在体细胞中基因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同样,成对的染色体也只有一条。(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染色体也是如此。(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

2、.实验过程结果:F1全为红眼。F2中白眼果蝇全为,F2中红眼和白眼之间数量比为3∶1。2.理论解释3.测交验证4.实验结论:基因在________上。1.类比推理得到的结论都是正确的()2.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3.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总会与性别相关联()4.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所以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上()5.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有关()思维判断6.X染色体比Y染色体都长一些,所含基因也多一些()7.性染色体只存在于性细胞,所以性别决定只和性细胞有关()答案:1.×2.×3.√4.×5.×6.×7.×1.萨顿关于基因和染色体

3、关系的假说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同样,成对的染色体也只有一条。(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2.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现象:解释:(1)雌果蝇是由XX这对同型性染色体决定的。雄果蝇是由XY这对异型性染

4、色体决定的。(2)控制白眼的基因“w”、控制红眼的基因“W”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下述图解与实验结果相符。后来通过测交证实了解释的正确性,从而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实验还表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XWYXWXWXW红眼(雌)XWY红眼(雄)XwXWXw红眼(雌)XwY白眼(雄)F2特别提醒(1)雌雄异体的生物中,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如果蝇的X、Y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如果蝇的Ⅱ、Ⅲ、Ⅳ染色体(见必修2教材P29图2-9)。(2)在遗传分析图解的书写过程中,常染色体上基因不需标明其位于常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上基因需将性染色体及其上基因一

5、同写出,如XWY。(3)实验结论: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而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应用训练1]能证明基因与染色体之间存在平行关系的实验是()A.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B.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C.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D.细胞全能性的实验[解析]孟德尔的实验是得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细胞全能性实验证明细胞中含有全套的遗传物质。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答案]A[应用训练2]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突

6、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A.突变型(♀)×突变型(♂)B.突变型(♀)×野生型(♂)C.野生型(♀)×野生型(♂)D.野生型(♀)×突变型(♂)[解析]此题关键方法是逆推法。首先确定显隐性关系:由于该突变雌鼠是因为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突变导致的,所以野生型为隐性,突变型为显性。假设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找雌性患者,伴X染色体隐性为野生型;如果突变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后代无论雌雄都会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所以应找一个突变型雄性和野生型雌性杂交看其后代的表现型。[答案]D考点分类抓基础点点击破我能行02整合考点破解疑难1.X、Y

7、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基因的位置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基因的传递规律(伴Y遗传)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基因的传递规律隐性基因(伴X隐性)显性基因(伴X显性)模型图解基因的位置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基因的传递规律(伴Y遗传)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基因的传递规律隐性基因(伴X隐性)显性基因(伴X显性)判断依据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连续性双亲正常子病;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子女正常双亲病;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特征家族内男性遗传概率100%隔代交叉遗传,男性多于女性连续遗传,女性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