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专用测强曲线的建立与应用.pdf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专用测强曲线的建立与应用.pdf

ID:52204202

大小:179.7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4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专用测强曲线的建立与应用.pdf_第1页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专用测强曲线的建立与应用.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专用测强曲线的建立与应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专用测强曲线的建立与应用刘长海(河南省博爱县园林绿化管理处,河南博爱454450)[摘要】混凝土设计强度通常达到C,60或C50,而回弹法检测各级混凝土抗压值间存在误差。本文通过计算机对多种数学模型进行拟合回归‘,检验和比较了多种回归方程的相对标准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建立了某高层建筑混凝土测强专用曲线,进而获得快速测强曲线的简便方法。[关键词]混凝土;回弹法;专用测强曲线;建立文章编号:2095-4085(2016109-0107—02在高层建筑和公路桥梁建设中,混凝土结构强度无损检测已非常普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超声脉冲法、回弹法及回弹一超声综合应用法等,其中应用最为

2、广泛的是回弹法,这是因为回弹法不仅操作方便、灵活,而且设备简单⋯。混凝土抗压强度回弹法检测技术规程(JGJ/123—2001)尽管对全国通用的混凝土强度回弹法检测的测强曲线进行了明确规定,并且也因此获得了混凝土强度值的测定换算表,但由于混凝土组成物质不同、养护条件及施工工艺等存在差异,通过回弹值换算所获得的强度关系差异性较大,精确度较小拉J。因此,建立精确度高和针对性强的专用测强曲线显得非常必要,尤其是工程的检测,更为明显。可见,建立专用混凝土测强曲线能够更好地维护鉴定处理工程。本文以某高层建筑工程为例,对回弹测强曲线的使用情况进行验证分析,以建立专用测强曲线并实现其精确性。1某高层建

3、筑工程的基本概况为某高层建筑工程混凝土建立专用测强曲线,首先应按照此高层建筑实际施工用料情况,从施工现场选取该高层建筑工程所需要的混凝土材料,制作30个尺寸为100toni×100111111×100mill的立方体试件,在该高层建筑施工现场,随施工混凝土一起进行自然养护。1.1获取数据以工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技术规程进行检测,将达到龄期的试件按照混凝土抗压强度回弹法检测技术规程进行试验,在压力机承板间放人贴试模的相对侧面,约加压50kN,并确保弹回仪水平,测试试件相对的两个侧面回弹值。测试前对两个侧面进行抹平,每个侧面选8个分布均匀的测点,分别在每个待测试件立方体上均匀选取16个测试点

4、,回弹值以ZC3一A型回弹仪进行检测,在每个检测区对3个最小值和3个最大值进行剔除,取剩余lO个回弹值的平均值,然后得出平均回弹值,即该试件回弹值的平均数Rm;而后以其为标准分别对30个构件的抗压强度进行测试,对压力试验及以上试件的破坏极限荷载进行测定,即得其抗压强度,具体数据见下表1。表1抗压强度与回弹值的试验数据编号回弹值强度编号回弹值强度1.2建立专用测强曲线专用测强曲线的建立首先应考虑碳化深度。在碳化影响消除方面,国内外使用方法各异,国外一般禁止测试较长龄期混凝土或磨去碳化层。因本试验中龄期短,可利用测定试件碳化深度获取其平均碳化深度,通常为≯O.5姗,对拟合结果影响很小,所以

5、在回归方程式的建立中不考虑碳化深度,也可以按照需要检测长龄期混凝土来修正碳化深度。其次应建立回归方程式。根据混凝土回弹法检测抗压强度规程H1中所荐可选定回归方程式尼=ARm口①。回归方程式强度相对标准差及相对误差均符合相关规程要求,为确保回归精确度,应经指数、抛物线及一元线性等函数来试算,并同规程所荐幂函数比较.1町.6O920O5l12O46"n∞雏铒凹孔弛”凹加凹剪∞砣979386186O131弱弘硒勰∞姐弘弘鲐s}驺驺弱剪孙Mn堪侉幻俎笼为M笛拍打勰凹∞369154O672O4747∞鹅砣凹力缸n弘让∞剪幻孵勰弱29368267l8l8536剪弘孙孔记弘弘"努s;”砣勰加鲐123

6、456789mn他BM:。为丘=BR“+A②以=BR“+ARm2+c③屁=船肺④。利用标注差及相对平均误差对曲线精确度进行检验,公式为∞3占=土土∑I世一1I×lOO⑤;e,=.nilf,J厅—Fj———■/音∑l簪一ll×100⑥;回归方程式平均强度相~”一1‘.,“‘。对误差以6表示,相对标准差以e,表示,第i个试件所得抗压强度值以L,i表示,平均回弹值以Z。i表示,试件数以n表示。而后应用二乘法原理对每个试件所得的五。数据、Rm进行回归计算,并用EXCEL软件来计算回归分析数据,数据处理结果分别为,幂函数厂cu=0.0989Rm“Ⅸ,相对平均误差6.66%,相对标准差8.59%;

7、抛物线函数.危=一0.3915Rm2—612.47+32.209Rm,相对平均误差6.68%,标准差为8.64%;一元线性函数危=2.362Rm一37.675,相对平均误差6.55%,标准差8.57%;指数函数Z。=6.499×1.0559胁,相对平均误差6.88%,相对标准差8.67%;通用曲线丘=0.027Rm捌06,相对平均误差27.97%,相对标准差29.33%;该高架桥的允许误差≤12.0%,允许标准差为≤14.0%。通过比较上述各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