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056-2014 栗实象防治技术规程.pdf

DB34∕T 2056-2014 栗实象防治技术规程.pdf

ID:52240396

大小:376.5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25

DB34∕T 2056-2014 栗实象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1页
DB34∕T 2056-2014 栗实象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2页
DB34∕T 2056-2014 栗实象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3页
DB34∕T 2056-2014 栗实象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4页
DB34∕T 2056-2014 栗实象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4∕T 2056-2014 栗实象防治技术规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B16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2056—2014栗实象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sforintegratedcontrolofCurculiodauidiFairmaire2014-02-17发布2014-03-17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2056—2014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参加起草单位为裕安区林业有害生物

2、防治检疫局、六安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金安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舒城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全椒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当涂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多祥、黄长春、杨爱农、杨圣冬、徐文、陈继东、翟田俊、罗俊荣、江正民、陈书黎、石敬夫、徐光余、陈勇。IDB34/T2056—2014栗实象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栗实象的发生(危害)程度和成灾标准、虫情监测、预测预报、防治策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栗实象的监测与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

3、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LY/T1674板栗贮藏保鲜技术规程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栗实象CurculiodauidiFairmaire属鞘翅目Coleptera象虫科Curculionidae,又称栗实象鼻虫,是一种在我省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害虫。初羽化成虫取食花蜜,后以幼虫危害板栗子叶和蛀食果实,常在短期内被食一空,被害板栗子充满虫粪,不能食用作种,并诱致菌类寄生,采收后难以贮存运销。4寄主、

4、分布和识别特征4.1寄主与分布板栗Castaneamollissima又名栗子、中国板栗,是壳斗科栗属的植物,原产于中国,分布于台湾以及中国大陆地区,安徽省广泛分布,已有人工广泛栽培。茅栗:CastaneaseguiniiDode是壳斗科栗属的植物,安徽省广泛分布,多见于山地自然生长,板栗产区均有发生与危害。4.2识别特征识别特征参见附录A。5发生(危害)程度和成灾标准5.1发生(危害)程度1DB34/T2056—2014发生(危害)程度分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按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标准相关规定执行,分级标准见附录B。6虫

5、情监测6.1监测范围和树种重点监测地区有:板栗园、有茅栗分布的山等。6.2监测时间a)卵期:8月中旬至10月上旬;b)幼虫期:果内取食期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土中滞育期全年;c)蛹期:6月中旬至7月下旬;d)成虫期:7月上旬至9月中旬。6.3监测方法6.3.1踏查在寄主分布区,设定踏查路线,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设定临时标准地,随机抽取30株标准树调查。主要调查受害树种、受害株数、立地条件以及栗苞受害的数量、平均受害率等情况,将调查结果填入栗实象踏查记录表,见附录C。6.3.2系统虫情调查6.3.2.1标准地设置22在栗实象发生区,根据不同

6、立地环境每6~20hm设立固定标准地1块,面积0.067hm,四旁2按450株折算为1hm,并对标准地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填入固定标准地概况调查表,见附录C。在每块标准地内用对角线或“Z”字型法,每隔3~5株选择1株,选取15株标准树,逐一进行详查。6.3.2.2幼虫期调查在标准树的冠幅内清点土中幼虫数量,单株逐一统计。将调查结果填入栗实象幼虫期调查表,见附录C。6.3.3监测数据处理将调查结果表整理、汇总后填入栗实象发生情况汇总表,见附录C,并写出监测报告。7预测预报7.1发生量预测用虫口基数法进行预测,即根据栗实象越冬幼虫的有效虫口基

7、数推测下一世代幼虫的发生量,计算方法:下一世代幼虫的预测发生量=调查时越冬幼虫虫口基数×雌雄比×每头雌虫的平均产卵量×卵的孵化率2DB34/T2056—20147.2发生范围预测根据监测数据、寄主植物分布情况等预测发生分布范围。用标准地代表法预测发生面积,计算方法:预测发生面积=预测或实测轻度发生标准地块数×轻度发生标准地代表面积+预测或实测中度发生标准地块数×中度发生标准地地代表面积+预测或实测重度发生标准地块数×重度发生标准地代表面积7.3历期预测通过各发育阶段之间的期距,推算以后各虫态(或各龄期)的发生日期。栗实象卵历期约55d~6

8、5d,幼虫45d~55d,蛹期17d~22d,成虫期15d~30d。8防治指标值达到以下指标之一,即需采取防治措施:——幼虫期危害指标,栗苞受害率达10%,即为防治指标;2——越冬幼虫期指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