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RI 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doc

CT、MRI 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doc

ID:52275273

大小:6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6

CT、MRI 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doc_第1页
CT、MRI 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doc_第2页
CT、MRI 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CT、MRI 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CT、MR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王莉武警湖北总队医院湖北武汉430064【摘要】目的:分析CT、MR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经临床证实资料完整的4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彖,均采用CT与MRI进行检查诊断。对比两种方法得到的阳性结果和病灶检出数量。结果:应用CT检查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经MRI检查阳性率,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V0.05);同时,MRI检出脑深部区域和大脑皮层下区域的病灶数量多于CT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V0.05)。结论:在

2、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应用MRI检查的灵敏度明显高于CT检查,具有更高的应用优势,值得推广。【关键词】CT;MRI;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诊断【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0-277-01大脑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严重闭合性损伤称之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主要临床表现为脑深部区域神经轴索肿胀、断裂,大多数患者还合并存在其他颅脑损伤,丧失意识、处于长时间昏迷状态,具有很高的病死率,H预后不良【1】。木文对4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计算机断层扫

3、描(CT)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进行诊断,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木组的4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17-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7岁;致伤原因有:25例交通事故伤、11例高出坠落伤、6例砸伤、5例其他类型伤害。所有患者的受伤期间头部处于活动状态,受到外力影响形成闭合性损伤;受伤之后昏迷、躁动症状;无明确定位的神经异常特征。1.2方法所有患者在受伤之后4-72h之内行CT与MRI检查。CT检

4、查:选择美国GE公司的64排螺旋CT对46例患者进行扫描,参数设定为:层厚5.0mm,层间距5.0mm,矩阵512x512,由颅顶至颅底进行横断无间隔连续扫描,对病灶部位实施薄层重建(1.25.0mm)oMRI检查:选择美国GE公司的1.5T磁共振对患者进行扫描,头部线圈厚度6.0mm,扫描层距设定为1.0mm、矩阵256x196,采用T1W1自旋回波序列、T2W2自旋回波序列>FLAIR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和DWI弥散加权序列进行扫描。患者呈现明显躁动状态的情况下可以静脉推注安定之后实施扫查【2】。1.

5、3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木组中得到的资料实施处理,结果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现,比较采用卡方值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312•结果2.1两种检查方法得到的阳性率对比应用CT扫描46例患者得到的阳性人数为26例,阴性20例,阳性检出率为56.52%;应用MRI扫描得到的阳性患者人数为44例,阴性患者仅有2例,阳性检出率为95.65%。对比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V0.05)。2.2两种检查方式得到的病灶数量通过两种检查方式共计得到病灶81个,其中应用CT检查

6、共得到39个病灶,其中脑深部区域病灶5个、大脑皮层下区域病灶34个,出血病灶30个、非出血病灶9个;应用MRI检查得到病灶77个,其中脑深部区域病灶18个、大脑皮层下区域病灶59个,出血病灶47个、非出血病灶30个。对比两组的结果差异同样具有显著性(PV0.05)。3•讨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属于严重的颅脑外伤,当神经轴索膜损伤后,两侧离子分布失衡,进而造成膜传导功能障碍【4】。进一步增大钙离子的负荷,同时激活细胞内酯酶与蛋白质,进一步造成轴索微管损伤,不及时采取救治措施,肿胀的轴索最终断裂将引发病灶性出

7、血,危及患者牛命安全【5】。在以往的诊断中多采用CT扫描,通过不间断连续扫描可得到较好的阳性率,但是CT无法直接显示神经轴索损伤,当患者的病灶较小、或者没有小血管出血则无法检出【6】。MRI通过合适的序列,能够准确对患者的病理变化进行反应。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初期,患者大多表现出血源性水肿,此时血脑屏障被破坏、血浆渗透到细胞外间隙,导致脑组织中的自由水含量增加,这种轻微的变化能够引导MRI信号的改变,具有很高的敏感度【7】。木文中4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MRI检测得到的阳性率以及病灶的数量均高于CT

8、检测结果,差异显著。提示MRI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价值较高,可减少漏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李洲,李建军,邢增宝等.MRI在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冲国CT和MRI杂志,2015,(5):8-9,13.[2]刘怀祥,史大鹏・CT、MR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2):255[3]黎海涛,何海涛.MRI在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C]•〃中华医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