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性质说》PPT课件.ppt

《梯形的性质说》PPT课件.ppt

ID:52281520

大小:237.4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4-03

《梯形的性质说》PPT课件.ppt_第1页
《梯形的性质说》PPT课件.ppt_第2页
《梯形的性质说》PPT课件.ppt_第3页
《梯形的性质说》PPT课件.ppt_第4页
《梯形的性质说》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梯形的性质说》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梯形的性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十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梯形的性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的概念以及等腰梯形。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梯形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较广的一种几何图形,比如在家中常用的梯子、河堤坝的横断面,体育课上用的跳箱等都是梯形。梯形是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知识的应用和深化,使学生对几何“证明”的学习得到进一步提高,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概念;掌握等腰梯形是轴称图形。重

2、点掌握等腰梯形的两条重要性质:性质1、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性质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2)能力目标: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概念,运用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让学生自己归纳出等腰梯形的性质即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在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下,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证明这两条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4.教学重点: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概念和等腰梯形的两条重要性质。教

3、学难点:添加辅助线,把梯形问题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问题。6.教材处理从熟悉的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入手,引出梯形的定义,让学生清楚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联系与区别联系,都有对边平行且均为四边形。区别: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而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让学生自己画梯形,引出梯形各部分的名称。梯形的腰以及上、下底,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现两种特殊的梯形,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然后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图形的形状让学生给它们下定义,即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梯形是直角梯形。接着研究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先让学生准备一

4、张半透明的纸画上一个等腰梯形,然后沿梯形的上、下底的中点所在的直线对折,问学生发现了什么?事实上学生很容易发现左右两边完全重合,使学生加深了对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理解。接着让学生猜想等腰梯形有什么性质并引导学生证明这些性质,通过对例题的分析,证明和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来巩固,加深对梯形的有关概念和等腰梯形的性质的理解。二教学方法分析(说教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和主动性,向45分钟要效益,在教学中采用:类比法,讲练结合法、实验法,归纳法、启发式教学法。比如在讲梯形的概念时和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作对比。在讲等腰梯形的轴对称

5、性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三学法指导(说学法)1、教会学生区分梯形和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而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才是梯形。2、梯形的上、下底之分是以平行的两边的长短区分的而不是按所在位置。3、教会学生添加辅助线的方法:①、移动一腰即过梯形上底的一个端点作一腰的平行线,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②、从上底的两端分别作下底的垂线,把梯形分成一个矩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③、移动一条对角线即过上底的一个端点作一条对角线的平行线,可以借助于所得到的平行四边形来研究梯形。④、还可以延长两腰交于一点得

6、到两个三角形。四说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通过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联系小学对梯形的初步认识,让学生自己画梯形,使学生初步了解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2.新课的讲解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一般梯形,让学生根据图形自己给梯形下一个定义,如果学生定义时,遗漏了“另一组对边不平行”教师可举反例说明,然后老师再特别指出梯形的定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接着再画出两个特殊的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让学生分别给它们下定义,然后附带地说出梯形各部分的名称,上、下底、腰,接着研究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先让学生准备一张半透明的纸(撕一张本纸即可)在

7、纸上画一个等腰梯形,然后沿等腰梯形的上、下底的中点所在的直线对折,看左右两边是否完全重合,让学生得出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结论,然后,根据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让学生猜想等腰梯形可能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启发学生从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来考虑,从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来考虑,让个别学生总结,老师并同时加以补充,然后老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来证明这两条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接着和学生共同分析例1、例2,然后让学生自己写出推理过程加深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3.小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归纳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巩

8、固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概念和等腰梯形的性质4.布置作业、设置练习布置适当的作业和练习,让学生消化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补充练习:梯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