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犯罪心理研究和预防对策

暴力犯罪心理研究和预防对策

ID:5230057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6

暴力犯罪心理研究和预防对策_第1页
暴力犯罪心理研究和预防对策_第2页
暴力犯罪心理研究和预防对策_第3页
暴力犯罪心理研究和预防对策_第4页
暴力犯罪心理研究和预防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暴力犯罪心理研究和预防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暴力犯罪心理研究和预防对策  【摘要】暴力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犯罪行为,其不仅给受害人的身心照成伤害,且对其他社会成员造成不安全感。如同其他犯罪一样,暴力犯罪的成因也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拟从暴力犯罪人心理特征的角度,来分析暴力犯罪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预防对策。【关键词】暴力犯罪;暴力犯罪人;心理因素;预防对策一、暴力犯罪概述暴力犯罪是指行为人以暴力手段或者以暴力相威胁,侵害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坏社会破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以及侵犯其他合法权益,使这些合法权益受到威胁的行为。暴力犯罪不是特定的刑法术语,也不

2、是独立的刑法罪种,而是犯罪学中的一个概念,是一类犯罪行为的统称。按照通说的观点,凡是刑法分则规定的以暴力为特征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各种犯罪都应该被认为是暴力犯罪。i二、暴力犯罪人的主要心理特征7犯罪原因由外因和内因组成,是我国犯罪学界关于犯罪原因结构的最有代表性的认识。犯罪的外因,指犯罪主体以外的一切促使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原因,主要是犯罪主体以外的社会环境即因素。犯罪的内因,指犯罪主体本身的诸种促成实施犯罪行为的原因,主要是个体的犯罪意识。ii随着犯罪学的发展,学者们越发认识到,犯罪人的心理因素作为犯罪内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犯罪人实施

3、犯罪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笔者发现,这样的影响,在暴力犯罪行为中尤为明显。根据对相关案例的收集分析以及相关理论的阅读研究,笔者发现暴力犯罪人往往具有以下心理特征的一种或几种心理:1、报复心理。这一心理是暴力犯罪心理中传统的一种。从人类诞生以来,侵害与复仇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一样共生在一起。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原始的、社会允许的同态复仇已经被社会所淘汰,而由法律,道德等承担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功能。但是,复仇的种子从未真正消失。当报复的欲望超过了社会规则的约束力,暴力也就无法避免的出现了。iii2、畸形的物质追求和拜金主义。随着我国

4、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物质资料的极大繁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冲击着社会的道德观念。很多暴力犯罪人对纸醉金迷的生活充满向往,对金钱有着畸形的崇拜,更有甚者沉溺于毒品的吸食。但却由于个人能力的有限,其正常收入无法维系其糜烂的生活,因此,以期达到一夜暴富成为他们实施以暴力对他人进行财产侵犯犯罪的重要动机。73、“义气”心理。“义气”心理在青少年的暴力犯罪行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青少年的人生观通常尚未成熟,对友情的理解容易受类似于《古惑仔》这样大肆渲染江湖义气的影视作品影响,尤其是在校园中,那些因学习成绩不好而受到老师同学偏见目光对待的“问

5、题少年”往往形成一个亚文化群体,“哥们义气”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并且为他们形成一个团伙进行暴力犯罪“撑腰壮胆”。4、对社会的仇视心理。当前社会的财富飞速增加但伴随的是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在经济上处于不利地位,尤其是进入到城市当中的打工者,城市的繁华与自身贫困的生活状态形成鲜明对比,他们心中强烈的失望感是可以想象的,当他们的正当权利得不到满足,求助于政府和司法机构的救济又不见成效的时候,他们极容易产生对社会的仇视心理,且由于渐渐失去了希望而陷入绝望,最终导致发泄式的暴力犯罪。三、暴力犯罪心理的产生原因分析71

6、、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是人们社会化的第一场所,个人与家庭发生联系最早、关系最密切,家庭对个人的影响也最深。幼年时期,家庭是个人生活的最主要的环境,父母则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从人的社会化过程来看,其基础是在家庭中奠定的。因此,家庭的人际关系气氛、组成状况、社会经济地位、父母的言谈举止、教养方式等都会对子女的人格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与其家庭的不良影响关系很大。iv2、社会不良文化的腐蚀。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观念和思想冲击着人们的视野和思维。客观地说,当今的文化市场并不纯净,文化产业商人为博得眼球和利益,以暴力

7、和血腥充斥我们的文化产品,看看当今文化消费品,暴力成为最刺激、最受欢迎的主流内容之一。野蛮凶残的英雄、不顾是非的情义帮派、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念,文化产品对这些形象和理念的积极描绘和推崇无疑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处在这样一种氛围的下,暴力文化无疑是实施暴力犯罪的“活教材”。3、社会价值观念的扭曲。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获得财富成为了大多数人们追求的首要目标,拜金主义横行。当前社会下,成就与善恶几乎脱钩,人们对成功的定义越发狭隘,常常是一个人财富积累越多,那么他则越被视为成功,而其获取财富的手段往往被忽略。成功有时能够淡化善恶标准

8、,成功与失败的结果甚至可以取代善恶的标准。疯狂的追逐“成功”导致不择手段,有时恰恰直接成为犯罪动因。v当有些人以非常规手段获取财富和成功且并未受谴责与规制时,另一部分人,或者竞相模仿,采取同样的非常规手段取其所需,或者由妒生恨,作出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