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体验 紧扣文本 研究形象

调动体验 紧扣文本 研究形象

ID:5239571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6

调动体验 紧扣文本 研究形象_第1页
调动体验 紧扣文本 研究形象_第2页
调动体验 紧扣文本 研究形象_第3页
调动体验 紧扣文本 研究形象_第4页
调动体验 紧扣文本 研究形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调动体验 紧扣文本 研究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调动体验紧扣文本研究形象  【摘要】语文教学中,把握人物形象是鉴赏文学作品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教师注重课堂动态生成,注意调动学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深入分析,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词】体验;课堂生成;人物形象[教学片段]老师:前面,我们疏通了课文的大概意思,结合课文中的有关词句分析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等人物形象。你能按照上述方法,分析一下孔子的形象吗?(老师提示:从小学到现在,同学们认识了不少的老师,这些老师有些品质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你看,课文中的孔子有这些品质吗?还有,也许你

2、的心目中,老师应该有基本的或者优秀的品质,作为我国古代教育家的孔子,他有这些基本或者优秀的品质吗?还有,或许你通过书籍、电影、电视剧、网络了解孔子的一些品质,你看这些品质在课文中反映出来了吗?学生思考。)学生:从“子路、曾西、冉有、公西华侍坐”看来,孔子作为老师,和学生坐在一起聊天,我认为他是一个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人,能与学生平等和谐地相处。6学生:课文中写“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我认为孔子能够创设轻松和谐的谈话氛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励学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了解学生、善于启发学生的老师。学生:对子路

3、的回答,“夫子哂之”,一个“哂”,既表明孔子对子路的含蓄批评,又看出他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学生:当曾皙说“异乎三子者之撰”时,孔子说“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学生:曾皙的志向得到孔子的称赞后,跟随在孔子后面问“夫三子者之言何如?”,我认为他是想博得孔子的表扬。孔子回答说“亦各言其志也矣!”,我觉得他看透了曾皙自鸣得意的心理,没有助长曾皙的骄傲情绪,所以回答得不偏不倚。学生:从最后一段孔子对几个学生的评价看,孔子对学生或肯定或否定,但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宽容的、能顾及学生颜面的老师,所以他能充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

4、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还有,孔子主张谦让有礼,而他自己能够以身作则。6老师:同学们能够结合自己对老师的认知体验,紧紧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深刻领会人物形象,我很意外,也很惊喜。从同学们的回答看来,大家对孔子的评价很高,我希望同学们能多帮助我,让我尽量具备孔子老师的优秀品质。谢谢大家。[教学感言]上面的教学片段是我在教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的实录,费时20分钟左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高中语文第一册教材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人教版),是〈〈论语〉〉中描述最生动的一段文字。教学预设时,我想引导学生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由于我执教的是普通学校

5、普通班级的学生,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所以我参照教学参考书的建议,重点指导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孔子的几个学生的形象;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我把分析孔子的形象预设为拓展训练的作业。出我意料的是,学生紧紧围绕对话情境,对孔子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这一分析过程成了本课教学最为精彩的部分。动态生成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之一。我认为动态生成教学,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而呈现出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历程,强调教学的过程性。课堂生成中,有的是可预设的,是教师有意预设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的相关生成行为;有的是不可预设的,是偶然出现的甚至令人意

6、想不到的相关生成行为。在上述的教学片段中,学生对孔子的分析,是不可预设的课堂生成部分。6语文教学中,把握人物形象是鉴赏文学作品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我以为,教师应提醒学生,分析评价人物时,切忌脱离文本,凭空说道。执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时,我尝试调动学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关键词句进行分析,使课堂生成显得卓有成效。我认为,一个人,从进入幼儿园起到现在进入高中,一定认识了不少的教师,其中不乏优秀教师,学生对优秀教师的优秀品质有深刻印象;即便学生没有遇上优秀教师,也可能从认识的教师身上获得反面的体验

7、,从而对教师的优秀品质产生理性认识;还有,学生可能通过书籍、电影、电视剧、网络了解孔子的部分品质。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时,学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被调动起来,思维被激活,所以能结合文本进行深入分析。从学生对孔子的分析看来,概括的词语不一定准确,对孔子品质的理解不一定准确,但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回答都予以鼓励和赞赏。我认为,动态生成教学更看重教学过程而不是教学结果。对学生的结论,我无法予以否定和改变时,就只能肯定;对学生积极合作的优良表现,应该尊重和称赞。6教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时,我把学生分析孔子形象作为拓展训练,原以为学生

8、的分析不会全面、深入。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