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实验室诊断.ppt

梅毒实验室诊断.ppt

ID:52506354

大小:1.06 MB

页数:33页

时间:2020-04-09

梅毒实验室诊断.ppt_第1页
梅毒实验室诊断.ppt_第2页
梅毒实验室诊断.ppt_第3页
梅毒实验室诊断.ppt_第4页
梅毒实验室诊断.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梅毒实验室诊断.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梅毒的实验室诊断梅毒是一种几乎可以侵犯全身所有器官,而产生多种症状和体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十六世纪初由欧洲传入亚洲,后蔓延我国。梅毒又称为杨梅疮、广东疮、疳疮、下疳、霉疮等。《本草纲目》:“杨梅疮,古方不载,亦有无病者;近时起于岭南,传及四方。”第一部论述梅毒最完善的专著:《霉疮秘录》明代陈同成我国解放后,基本上消灭了此病,但近年来又有新的病例发现2009年广东省报告梅毒39112例,报告数占全国报告总数的11.95%,位居全国第二位,较2008年增长10.44%。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属于密螺旋体属,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Treponemapal

2、lidumsubspeciespallidum)苍白亚种梅毒苍白螺旋体地方亚种地方性梅毒极细亚种雅司病密螺旋体属品他螺旋体品他病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1、直径0.10~0.15μm,有8~14个致密而规则的小螺旋,两端尖直。2、原生质圆柱体上紧绕着3~4根周浆鞭毛,故运动活跃,运动方式多样。3、G-,但不易着色。Fontana镀银染色呈棕褐色。4、在无活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中难培养,生长慢。5、抵抗力极弱,对温度和干燥特别敏感;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等抗生素敏感。梅毒螺旋体梅毒的传播途径1、直接性接触2、血液传播:输血3、垂直传播:胎盘传播。4、间

3、接传播:日常用品、接吻、哺乳、医疗器械等途径。梅毒的分期梅毒螺旋体皮肤或粘膜局部繁殖淋巴管附近淋巴结局部无任何症状14~40天(潜伏期平均3周)入侵部位炎症反应初疮(硬下疳)一期梅毒不治疗4~8周自然消失一期潜伏梅毒Ⅰ期(初期)梅毒:Ⅰ期(初期)梅毒:Ⅰ期梅毒(包皮硬下疳)Ⅰ期梅毒(巨大下疳)部位:绝大部份在外生殖器。形态:园形或椭园形,直径约1~2cm,边界清楚,周围稍隆起,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特点:常单个;触诊有软骨样感;无痛可自愈。梅毒螺旋体血液人体免疫作用大部分螺旋体被杀死其余的螺旋体繁殖低热、浅表淋巴结肿大皮肤粘膜疹骨骼、眼

4、晴、神经系统等的炎症症状不治疗症状可自然消失,呈现潜伏状态二期潜伏梅毒二期梅毒Ⅱ期(中期)梅毒Ⅱ期(中期)梅毒发生于硬下疳出现后2~8周。皮疹泛发对称,一般无自觉症状梅毒疹和淋巴结中,存在大量梅毒螺旋体。Ⅱ期梅毒(玫瑰疹)Ⅱ期梅毒(梅毒疹)二期复发梅毒可反复出现2年后晚期梅毒侵犯皮肤粘膜骨骼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Ⅲ期(晚期)梅毒:Ⅲ期(晚期)梅毒:基本损害为慢性肉芽肿病损内螺旋体少但破坏性大Ⅲ期梅毒(树胶肿)Ⅲ期梅毒(溃疡坏死)梅毒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显微镜检测法:(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2)镀银染色检查血清学检测法: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1)VDR

5、L(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需灭活(2)USR(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3)RPR(加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4)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1)FTA-ABS(2)TPPA/TPHA(3)TP-ELISA(4)发光法(5)胶体金法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标本类型:梅毒硬下疳、扁平湿疣、黏膜斑等皮损的渗出液、淋巴结穿刺液方法:暗视野显微镜下查找梅毒螺旋体。结果:典型的梅毒螺旋体呈白色发光,其螺旋较密而均匀。运动方式:①伸缩其螺旋间距离而移动(主要方式)②蛇行式③旋转式评价:①.简单、可靠。②.早期:硬下疳(梅毒血清学试验

6、仍阴性)。③.阴性不能排出患梅毒的可能性暗视野显微镜下的梅毒螺旋体螺旋体检查是诊断早期现症梅毒的最好方法,WHO指定其为性病实验室必备项目之一镀银染色检查基本原理:梅毒螺旋体具有亲银性,可被银溶液染色,从而可以在镜下观察到梅毒螺旋体结果:棕褐色的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法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产生:抗心磷脂抗体:即非特异性抗体、反应素。两种抗体抗梅毒螺旋体抗体: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基本原理:在心磷脂、卵磷脂和胆固醇等组成的抗原中加入甲苯胺红,与待检血清中的反应素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絮状物。定性试验(1)加样:

7、吸取50微升血清(浆)放在卡片圈中,并均匀地涂布在整个圈中。(2)加抗原:将抗原轻轻摇匀,用9号针头加1滴抗原。(3)反应:将卡片置水平旋转仪旋转8分钟[(100±5)转/分钟],立即在亮光下观察结果定量试验(1)稀释液准备:在圈内加入50微升生理盐水(根据需要确定稀释度),勿将盐水涂开。(2)加样:吸取50微升血清与各圈中生理盐水做系列稀释,并涂布整个圈内。(3)同定性试验中的(2)、(3)。凝集反应强度分级:3+~4+:圆圈内出现中到大的红色絮状物,液体清亮。2+:圆圈内出现小到大的红色絮状物,液体较清亮。1+:圆圈内出现小的红色絮状物,液体

8、浑浊。—:圆圈内仅见红色集中于中央一点或均匀分散。孔号12345678稀释倍数原倍1:21:41:81:161:32阳性K阴性K生理盐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