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深好文)申论题型及答题方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申论其实很简单(一、破解总结概括类试卷)2016-02-1319:37:49 作者:中政申论 阅读6996人次 一、试卷公考背景 2000年公务员考试中申论露面以来,归纳概括类试卷就从来没有“缺席”过申论试卷,成为申论考试中最稳定的题型。其主要考查应试者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其出题形在试卷第一题或第一大题的第一小问(国考:试卷第一题。地方性公务员考试:第一大题的第一小问)。试卷所占分值是10—20%不等。 二、归纳概括类试卷概述 1、定义 提炼给定资料中的内容要点、精神主旨、思想意义等,并
2、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2、提问方式的关键词“归纳”、“概括”、“简述”。 三、归纳概括类试卷分类(一)词句理解阐述类1、词句解释类,是对给定的词语含义进行解释。 【真题链接】根据“给定资料2”,对专家们所说的“技防”、“人防”加以解释。(2012·国家·地市级·第一题·1)2、语句理解类,是对某一句话进行理解,解释这句话的概念、以及所反映问题。 【真题链接】根据“给定资料4”的有关内容,谈谈对文中“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这一表述的理解。(2011·国家·地市级·第一题·2)(二)归纳概括主要内容类,是对材料中所反映的主要
3、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这类试卷最早出现的就是在2000年公务员国考卷中。他着重对材料所反映的核心问题所呈现出来的不同表现进行总结,如问题的原因、影响、对策等。 【真题链接】请概括“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2011·上海·A·第一题·1)(三)归纳概括主要问题类,要求考生客观总结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具体表现。 【真题链接】“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材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2011·国家·地市级·第一题·1)(四)概括部分内容类试卷。客观总结题目
4、给定的“部分内容”。部分内容可是目的、争议,也可以是经验、优势,等等。材料中有涉及到的相关事项与范围,都可以作为概括部分内容类试卷出题方向。此类试卷所体现的是归纳概括能力的精细化和深入化,要求考生走到“材料深处”去挖掘信息。 【真题链接】根据给定资料,概括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2010·福建·春季·第一题) 四、归纳概括类试卷解题流程 归纳概括类试卷答题可分为三步。14/14 第一步是审题,明确题目中的信息,这是我们作答的基础。第二步是要点提炼,是从材料中去提取与题目相关的内容。第三步是要点加工,把所提炼的要点,以
5、一定的逻辑呈现出来。 (一)审题 1、审题目的 审题要求应试者对申论作答要求的审视、思考、分析,了解作答的基本要求,并明确作答的中心任务和立意方向。 2、审题“三要素” a、作答对象。针对某一现象、事物、问题来进行作答。作答对象可是某一段文字,同样的,也可以是某一则材料,甚至是整个材料内容。 b、作答任务。作答任务是申论答题中问题的具体表现以及作答题目的出发点。要求应试者在作答中需完成的任务。一般而言,作答任务可以是概括问题,也可以是分析原因。具体到归纳概括类试卷中,其作答任务要求归纳概括问题。 c、作答条件。指
6、的是我们在作答申论的题目时,根据什么作答,作答的要求是什么。可以是观点明确,也可以是条理清晰,以及字数的限制。 【真题链接】“给定资料1”提到,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变成“死海”。这里的“死海”是什么意思。(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2010·国家·省级·第一题·1) 作答对象:“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变成‘死海’”。 作答任务:解释“死海”是什么意思。 作答条件:“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3、归纳概括类试卷作答要求 全面、准
7、确、客观、简洁。(二)要点提炼 1、概念:从庞杂的给定资料中去发现要点,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归纳、概括,提取作答想要的信息。要点提炼过程是把握具体作答内容的关键步骤。 2、要点提炼方法 a、在段首段尾查找要点。申论考试中给定资料最实质意义、最关键的句子和词,多出现在资料的首尾位置,因此查找材料要点,首先先看开头,后看结尾,把握住一首一尾两个关键节点,就能直扣主题,事半功倍。 b、在段落中部寻找要点。把审阅资料的目光聚焦在资料的“中央部分”,从说明问题、表达观点的角度去查看,比较分析,权衡轻重,做出判断,并摘取那些最能说明问
8、题的词与句子。 c、突破个体,由点及面。筛选资料内容,删减资料中非本质、非本质、非主要的部分,使资料的中心思想和本质内容得以呈现。 3、依托材料提炼要点 根据材料价值的不同,把申论的材料分为三大类,即:依据性材料、参考性材料、干扰性材料。那么,归类概括类试卷应该从何种材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