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未来住宅设计趋向

浅谈我国未来住宅设计趋向

ID:5253994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7

浅谈我国未来住宅设计趋向_第1页
浅谈我国未来住宅设计趋向_第2页
浅谈我国未来住宅设计趋向_第3页
浅谈我国未来住宅设计趋向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未来住宅设计趋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我国未来住宅设计趋向  摘要:舒适、健康、高效的人居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大量宜居住宅和宏大公共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并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从而又会影响到地球大气环境的恶化。人类在追求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如何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并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到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即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今后建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关键词:舒适;生态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A在中国,伴随住宅业的突飞猛进,形形色色的“绿色生态住宅”涌现于全国。所谓“绿

2、色住宅”,应当是健康、有益、节能、低能耗和低污染的住宅,是涵盖了住宅建筑的舒适性、环保生态性、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概念。1、舒适性:住宅建筑在满足使用面积,户型的基础上,合理有效的安排各种功能空间,使得各得其所,分区明确,并使各功能空间有适宜的尺度,比例,方便家俱的布置和人的活动,同时要保证各功能空间的相对私密性。群体组合中要多种围合,变化多变的私密、半私密的空间配合如一;广场,绿地,小品,通4透环廊等构成统一景观,做到安全宁静,温馨而利于交往。2、未来的住宅更注重节能设计,更好地利用自然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提高住宅建筑中能源利用效率将是这一工作的关键环节。为住宅的主

3、要空间争取良好朝向,满足冬季的最低日照要求,控制体形系数、窗墙比和外围结构的节能构造,充分利用天然能源是最基本的节能措施。在国外,建筑师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来节能:(1)、资源回收利用:日本1997年建成了一栋实验型“健康住宅”。除了整个住宅尽可能选对人体无害的建筑材料外,墙体还被设计成双重结构,每个房间建有通风口,整个房屋系统的空气采用全热交换器和除湿机进行循环。全热交换器能够有效地回收热量并加以再次利用,其过滤器可有效地收集空气中细小的尘埃,从而能够抑制霉菌等过敏生物繁殖。这种资源的回收利用,不仅变废为宝,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源,节约了能源。(2)、新能源开发利用:德国建筑师

4、塞多·特霍尔斯建造了一座能跟踪阳光的太阳房屋。房屋被安装在一个圆盘底座上,由一个小型太阳能电动机带动一组齿轮。房屋底座在环形轨道上以每分钟转动3cm的速度随太阳旋转。当太阳落山后,该房屋便反向转动,回到4起点位置。它跟踪太阳所消耗的电力仅为房屋太阳能发电功率的1%,而所吸收的太阳能则相当于一般不能转动的太阳能房屋的2倍。另外像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热量的回收等先进节能措施都是近年来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和有效途径。因此,建筑节能不应当只着眼于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还应当从整体系统的观念出发,关注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能源消耗。(包括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建筑运行全过程)3、住宅的生态型是以绿

5、色为基础,涵盖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多种理念。要把空气、阳光、绿色引入室内,通过适当增大窗口可收集更多的阳光、空气和绿色景观;采取增加保温隔热手段或防热隔膜玻璃等措施,在夏季把不必要的热量拒之室外;在冬季则力争吸收更多的阳光,通过会“呼吸”的绿色建材,不断改善和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让居住更为舒适;采用清洁卫生技术生产,减少对天然资源和能源的依赖,大量使用无公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环保型建筑材料,是住宅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4、结束语4我国未来的住宅设计,从可持续性方面来讲就是在住宅的全寿命期间,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满足节地、

6、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寿命等目标,形成社会、经济、自然三者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理想的居住地。随着生态意识的普及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入人心,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建筑技术,科学技术的实际水平,建设高效、节能的住宅建筑业将作为我国提高综合国力的具体表现,并将带动整个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参考文献【1】、《可持续的生态建筑设计》李效军,陈翔等《建筑学报》2000—5【2】、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住宅科技》2001—6【3】、21世纪人居环境的建设李熙成等《住宅科技》2000—3【4】、21世纪住宅的发展方向范孟华等《建筑》2001—7【5】、叶耀先著,

7、未来的建筑和二十一世纪住宅,1999年学术年会大会学术报告专辑会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