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空间的私密性

浅谈公共空间的私密性

ID:5261324

大小:57.18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07

浅谈公共空间的私密性_第1页
浅谈公共空间的私密性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公共空间的私密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章编号:1006-4877(2008)04-0016-02私密性浅谈公共空间的孙立新(山西西山煤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太原选煤厂,山西太原030023)摘要:介绍了公共空间私密性研究的必要性和矛盾性,提出了公共空间私密性研究的对象,并对公共空间私密性进行了分析。关键词:现代建筑;传统文化;公共空间;私密性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志码:A空间是现代建筑研究和设计时不可避免要涉及到的问题。空间的客观规律涉及到与生活体验相关的城市化空间、空间感知和空间的特定构成方式等问题。人类的建筑空间无论是私密的住宅卧室,还是公共建筑的大厅,就人的实际使用而言,潜意识里

2、的领域概念是永远存在的。所以,在建筑设计可见,在公共空间中空间的空旷、明亮并不一定能适应人群的使用需求,反而,在公共空间中有部分阻隔的情况下更为有利。可见,在公共大厅内,柱子的间距并不是要越大越好,组团的私密领域和外界的领域需要一种微妙的平衡。真正的建造历史都在追求着目的、手段和结果的一致性和完美性。因为建造满足使用而产生出内时,公共空间的私密分析应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只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更符合人们的使用需求。公共空间的设计才外空间;建造的发展,构成了城市中的整体空间关系;因为建造技术的进步,使建筑得以摆脱内外分1公共空间私密性研究的必要性

3、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公共空间私密性研究不是研究人如何适应环境,而是要研究环境如何适应人的需求。人、建筑、环境是不可缺少的三大隔的束缚。目前的技术手段,已令我们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建构手段如果没有被正确地运用,空间又可能变成建构的负累,而重新走向外在形式和内在空间的分离,不合乎建造规律的空间,只会危害建筑学的发展。2公共空间私密性研究的矛盾性要素,其中人是第一要素,建筑和环境的优劣是人的自我感知。每一个人的头脑中都有自己独特的环境模式,一群人同时走进一个公共空间的时候,行我们很难对公共空间的人流做强硬的分流,因走的方向是不完全相同的,即使他们

4、的行为目的是在相似的情况下也是如此。所以,建筑和建筑所形成的内外环境及空间的形式应该考虑不同的环境模为空间本身的性质就是公共性的,公共空间就像黑川纪章的“利休灰”空间,是一个不定性的空间形态,一个兼有多种功能的“中介空间”,多元的因素在公共空间中共生,并有着不确定性。一方面,式。在这里,空间环境的特点是人流导向的决定性因素,空间的关系需要被感知,而空间的存在又是我们需要通过公共空间完成人群的重组和分流;另与人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即空间关系是可感知的,同时也是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预先感知的。实验证明,人们总是尽可能地在被占据的整个空间中均匀地散布开来,他

5、们不一定在最适宜自己行为的空间领域中等待。柱子、墙壁、家具、窗户等容易形成的空间总是人们首先聚集的场所。由此一方面,这个重组和分流的过程又不能影响公共空间的交通流畅。以有限的私密界定来完成公共空间的引导和分流是公共空间设计的必要手段,建构方式影响着每一个使用空间的质量,合理的建造空间是一种自然的生长,而非刻意的拼凑。建造方式作为有形的基础,配合无形的使用,成就真实的空间。建筑内部真实的空间关系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建构关系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破建造方式与空间的对立,使之成为完整的统一体。建筑设计合乎客观规收稿日期:2008-02-14;修回日期:

6、2008-03-17作者简介:孙立新(1970-),女,天津蓟县人。1992年7月毕业于黑龙江商学院,工程师。·16·研究与探讨太原科技2008年第4期TAIYUANSCI-TECH律发展,才会成为真正的进步。合乎建造规律的空间生成,才是建筑设计的根本伦理价值体现。矛盾是客观世界的必然存在,如何能在矛盾之中找到适合人使用的合乎建筑伦理的空间组合方式,才是现代建筑的根本设计手段。3公共空间私密性研究的对象浅析公共空间的研究,离不开对人、环境、建筑的简单的公共空间和私密要求的矛盾。4中国传统下的公共空间私密性思考中国正处在深层的变革之中,一个有着悠久历

7、史的国家正在追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由此面临的课题是如何在应对全球化影响的同时又保持中国文化的特有个性。对于建筑师来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使设计在反映时代性的同时又不切断与传统研究,从现代建筑理论的方向来看,人和动物的根的联系,一方面,人们需要能够反映民族、生活、本区别在于人类不仅能够选择自然环境而居住,而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建筑;另一方面,当今建筑被呼且掌握了在变化的环境中生存所需要的技术,还可以改造和创造环境。动物采用迁徙的办法来寻找适合自己生存的自然环境,而人类的办法是创造环境。人类在创造的过程中以失去更多的自然环境为吁要提供相对稳定的意识形态。

8、因而,建筑师必须对逐渐变得不稳定和混乱的文化标准做出反应。对传统的重新认识和继承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方法。现代化带来了文化的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