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探究性作业的设计.doc

小学语文探究性作业的设计.doc

ID:52722431

大小:1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30

小学语文探究性作业的设计.doc_第1页
小学语文探究性作业的设计.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探究性作业的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语文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一、我们的想法在语文教学中,作业是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如果语文作业形式单一,只限于抄抄写写,或脱离生活实际,趣味性不强,学生面对作业就会持被动心态。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将难以得到提高。因此,我们进行了在小学中高年级开始探究性作业的尝试。我们理想中的探究性作业,是指学生具有积极的作业心态,在完成作业时学会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从而解决问题、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具有以下特点:1、探究性要让学生觉得有挑战性,想要去探究。与探究性学习相比,它更强调学生自主的探究,教师的指导和引导相对较少。2、自主性学生能发挥自己的主观

2、能动性,学生可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问题进行探究活动,探求语文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规律。3、开放性学生的语文作业可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合作完成。4、综合性抓住学生爱表现、爱活动的特点,将理解、积累与应用、思维与表达紧密联系,将学与玩、学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科间的整合,课内外、校内外的融合,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二、我们的做法1、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动力,学生的探究欲望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对探究学习活动感兴趣,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探究学习活动。这里我想举个例子:四年级语文教材练习2“处

3、处留心”中,要求学生写出自家的住址和走法,并画一张示意图。而且让学生说说家附近地地名得名由来、古今的变迁。布置学生预习时,也许因为习惯使然,也许因为很多学生是外地的,他们对暂住的地址名称都叫不全,所以很大一部分同学直接无视这些要求,他们只关心书上的抄写书上读读背背的成语和名人名言。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我就给学生讲了三茅镇的由来,它是因为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在此给老百姓治病行医,子孙后嗣绵延得名的小故事。扬中还被民族英雄岳飞称为“小沙”,讲述这些历史时,学生非常感兴趣,在此基础上,他们就自然而然对所在的地区产生了兴趣,所以回家或上网或请教

4、,了解了丰裕兴阳村、明华村、和气村等地名的由来和变迁,发现了这些地名都和历史的发展有关系的。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2、挖掘探究的渠道(1)、课文内容深究类如学完《春联》这一课,这个专题进行如下的设计:读春联,读出上下联节奏、韵味;析春联,体会春联对仗的特点;摘春联,摘生活中、书本中见到的春联,全班交流;对春联,教师出上联,学生对下联,说横批;写春联,学生走向街头,为群众写春联。在一系列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体会汉语的凝练生动、博大精深。2、学科知识解析类(出示图片)在塔尖,第一

5、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

6、;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这个理论听起来很抽象。我举个例子:在教学生写书信时,如果我告诉学生书信的正确写作流程是:称呼顶格写,问好,另起一行空两格。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也可以紧接问好的短句写正文。3、综合探究类结合语文学科教学,设计一些体现综合性学科特点的探究性作业。语文可与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结合,以最接近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而设计问题。4、社会热点调查类如在作文教学中,组织学生利用假期调查“社区中邻里关系”“我们的学生午餐”“小区的安全状况”等,然后撰写小论文。社会热点调查类的探究作业不一定要求学

7、生长篇大论,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可长可短,重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关注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学起于思,思源于探。探究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三、我们的困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