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在日本的应用与发展_李传林.pdf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在日本的应用与发展_李传林.pdf

ID:52933496

大小:434.79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2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在日本的应用与发展_李传林.pdf_第1页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在日本的应用与发展_李传林.pdf_第2页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在日本的应用与发展_李传林.pdf_第3页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在日本的应用与发展_李传林.pdf_第4页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在日本的应用与发展_李传林.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在日本的应用与发展_李传林.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6年10月基建优化Oct12006第27卷第5期OPTIMIZATIONOFCAPITALCONSTRUCTIONVol127No15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在日本的应用与发展李传林,郭子雄(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泉州362021)摘要:通过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在日本应用与发展当中几个典型实例的阐述,总结了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发展趋势,指出了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前景及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关键词: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典型实例+中图分类号:TU35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717(2006)05-0104-04RecentApplicationsandAdvancesin

2、EarthquakeIsolationofBuildingStructuresinJapanLIChuan-lin,GUOZ-ixiong(CollegeofCivilEngineering,HuaQiaoUniversity,Quanzhou362021)Abstract:ByintroducingseveraltypicalexamplesinearthquakeisolationofbuildingstructuresinJapan,thetrendsinEarth-quakeIsolationtechniquesofbuildingStructuresaresummarized,an

3、dmeanwhile,itsprospectsinchinaandseveralproblemsneededtobesolvedareindicated.Keywords:buildingstrurures;isolationtechniques;typicalexamples因此,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应用受到了更多国内外学着及工程1引言师的关注。在震灾面前,可以说,无人不想千方百计的加以防护。如2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在日本的应用与发展果抗震措施能从地震波的传播过程中去寻找的话,那么,很显然,越是从地震波的传播路径的上游侧下手,效果就会越大,遗日本是一个震灾极严重的国家,因此,建筑物的抗震研究憾的

4、是,至今,对于地震的发生和化解,仍力不从心。因此,当和抗震设计一直以来都是日本业内外关注的重点。隔震作为前,还是不得不针对个别建筑分别采取抗震措施,而隔震系统一项新型的房屋抗震技术从80年代以来在日本开始广泛的研作为一种措施是很自然会被提出来的。究和实践,1983竣工的位于千叶县八千代市尤尼契卡式隔震在文献提出这种方案可以追溯到1890年代,日本人河合(天然橡胶层压板+摩擦型阻尼器)住宅,是日本最早采用的层浩藏设想将并排圆木分层纵横重叠几层,然后在上面浇混凝压橡胶型隔震结构,此后,又相继建造了大量的隔震高层、超高土,形成相当厚的地基,而在地基上建造建筑物。1909年,侨居层建筑并把隔震技术应

5、用到既有建筑的抗震改造当中,取得了在美国的英国医生J.A.Calantarients申请了一项专利,他在建不少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1]筑物和基础之间设置滑石(云母)层做隔震层。进入1980年2.1近年来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在日本的典型应用代以来,以新西兰的威廉#克雷顿大厦竣工为契机,在新西兰,2.1.1建筑隔震设计实例美国,日本等国不断新建具有隔震功能的建筑。虽然,在上世w第一生命府中大厦(c-1大厦)纪80年代后半期一直到90年代前半期建造了一些隔震建筑,第一生命府中大厦(c-1大厦)地处府中市的原日本制钢然而,日本国内的地震反应控制的研究已经开始朝着减振的方2所东京制作所旧址(18hm)的

6、一角。该旧址被命名为府中智向转移;待到几栋减振结构建成之后,尽管标榜其性能:不论是能化园区而实施总体规划,1988年,这幢大厦开始了它的总体被动型,还是主动型都能改善居住的性能,然而,在大地震发生设计。这幢大厦在设计上的命题是/作为高度信息化社会所对时,却未能使那强烈振动得以有效的控制。同时,相当数量采应的主力电算业务中心,因此,它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扩充性都用橡胶支座隔震的建筑物经受了实际地震的考验,其中最为著必须得到充分保证。此外,出于保密的考虑,必须采取拒绝外名的是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校医院和日本邮政省计算中心。援的建筑设计0。因此,在结构上,采取了当时成为热门话题的收稿日期:2006-

7、05-30作者简介:李传林(1982-),男,江西南康人,硕士生,研究方向:工程结构抗震。2006No15李传林,等: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在日本的应用与发展105隔震构造。该大厦地下一层,地上七层,为劲性钢筋混凝土造形值(50cm)以下。框架)抗震墙结构,于1990年8月开始动工,1992年8月底主因此,只要正确设定隔震层的恢复力特性,哪怕是更高的体工程竣工。建筑隔震也不在话下。可以认为:隔震构造能使建筑物的抗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