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H技术在白血病中的应用~.pdf

FISH技术在白血病中的应用~.pdf

ID:52941621

大小:346.9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02

FISH技术在白血病中的应用~.pdf_第1页
FISH技术在白血病中的应用~.pdf_第2页
FISH技术在白血病中的应用~.pdf_第3页
FISH技术在白血病中的应用~.pdf_第4页
FISH技术在白血病中的应用~.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FISH技术在白血病中的应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FISH技术在白血病中的应用目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已被广泛用于遗传性疾病、肿瘤研究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监测。在临床应用中,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凭借其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已在产前诊断、实体瘤(乳腺癌、膀胱癌、宫颈癌、肺癌)以及血液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检测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血液系统肿瘤是我国十大高发肿瘤之一,随着对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细胞遗传学对肿瘤分型、诊断、治疗和预测预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常规的细胞遗传学分析(CC)方法只能分析中期染色体,而对间期细胞、复杂核型细胞和染色体微缺失无法进行诊断。而FISH技术弥补了C

2、C在这方面的不足,因此被广泛用于血液肿瘤的研究、诊断等方面。在临床上对血液肿瘤的FISH检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染色体异位形成的融合基因检测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genousleukemia,CML)的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cyticleukemia,AML)M3中的PML-RARA融合基因检测和M2b中的AML1-ETO融合基因检测。对融合基因的检测不但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还能帮助我们估计患者预后情况以及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②基因缺失的检测一些关

3、键基因的缺失有助于我们对肿瘤进行诊断以及预后判断。但是目前的染色体显带技术分辨率低,只有大于4.5Mb的缺失才能检测到,而FISH分辨率高,可以弥补染色体显带技术用于检测微小缺失的不足。在临床应用中,如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发现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P53基因缺失提示患者的预后很差,疾病进展较早,且对联合化疗不敏感,多数生存期仅为3个月。而同样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中,如检测到13q单一缺失则提示患者预后较好,中位生存期可达到133个月。③对异性间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植入状态监测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

4、ichematopoieticstemcel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和非恶性疾病的有效手段。移植后动态监测供/受者混合性嵌合体比例变化判定移植是否成功,对指导移植后治疗和预测复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FISH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及结果敏感可靠等优点,通过性染色体计数探针动态监测供/受者混合性嵌合体比例变化对异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状态进行检测。④微小残留病灶(minimaresidualdisease,MRD)的检测白血病患者经化疗缓解后,体内的白血病细胞并未完全清除

5、,仍残留一定数目的白血病细胞,这些残留的白血病细胞是导致复发的根源。通过对肿瘤细胞特异的染色体异常进行跟踪监测,可间接了解体内白血病细胞负荷,便于预测疾病进展和有无复发迹象。下面我们介绍CLL、MDS、MM相关的FISH探针。11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伴随培养刺激剂的应用和荧光原位杂交等检测技术的发展,CLL核型异常检出率逐渐提高。由于CLL白血病细胞增殖低下,体外培养增殖慢,进入分裂中期的细胞少,传统的核型分析有困难。常规染色体显带技术仅22%CLL可检测到克隆

6、性染色体异常,由于加用B细胞分裂刺激剂,近50%CLL检测到克隆性染色体异常。近年来,随着间期FISH技术的应用,CLL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大大提高,可达到75%一80%。最常见的为13q-,其次为+12、11q-、17p-、t(14q32)、6q-,对这些遗传学异常的检测可以预测疾病的预后和治疗反应情况。①13q缺失13q缺失是CLL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40%-60%的CLL出现该异常。通常涉及长臂的1区4带,该缺失区域与抗癌基因有关,大约55%的B-CLL具有染色体13q14的缺失。早期研究提示肿瘤抑制基因-视网膜母

7、细胞瘤基因RB1位于此位点,del(13q14)可造成该基因的缺失。RB1是CLL的候选抑癌基因,但RB1的纯和性缺失发生率较低,约为5%-10%。13q14.3含D13S319、D13S272、D13S25,其中最常见的缺失片段为D13S272,并非位于13q14.1-14.2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缺失,13q14缺失断裂点不在此部位,推测del(13q14)关键基因可能位于RB1基因远端的两个微卫星标志和之间,约D13S25和D13S19之间,约300kb的区域内,其突变或缺失,可导致细胞增殖、失去负调控而致

8、肿瘤发生。单纯del(13q14)常于BinetA期时出现,预后较好,或与正常核型患者相似;中位生存期(MS)133个月,无治疗生存期(TFS)最长达92个月。若伴有+12、11q-等其它染色体异常,则预后通常较差。②12三体+12是最早发现的B-CLL常见染色体异常,其发生率约为15%-35%,通常伴有其它核型异常。在不典型C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