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城区空间分异现象研究.pdf

南京老城区空间分异现象研究.pdf

ID:52948635

大小:1.91 M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4-02

南京老城区空间分异现象研究.pdf_第1页
南京老城区空间分异现象研究.pdf_第2页
南京老城区空间分异现象研究.pdf_第3页
南京老城区空间分异现象研究.pdf_第4页
南京老城区空间分异现象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京老城区空间分异现象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京老城区空间分异现象研究——基于南京市鼓楼区空间形态分析任佳前任帅刘博敏【摘要】本文主要对通过对南京市老城区中的鼓楼区进行研究分析,对存在的居住空间分异现象以及相应的商业空分布进行,解读该地块居住空间分异的特征,探求阶层分化和居住空间分异的相互影响,并为旧城改造、城镇更新运动中城市空间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关键词】空间分异;居住空间分异;老城区;发展引言当代东西方城市均处于转型之中,不断加剧的社会空间分异是其主要特征[1]。全球生产活动的分散化重组、信息交通技术的发展、后福特制生产模式、国家福利退减等多种因素造成了

2、西方城市新的社会极化[2]。城市变得“分化”、“碎化”和“双城”化,新的空间类型正在出现:同利开发社区[3]、防卫社区(gatedcommunity),“下层阶级”(underclass)聚居区(ghetto)等。日趋严重的社会空间分异在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也表现明显]。同样处于变革之中的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城市。随着住房、土地利用商品化进程的推进,商品房地段、豪宅别墅区、经济适用房集中区开始出现、新城市贫困在特定地域显现、浙江村、城中村等外来人口聚居现象令人关注,居住空间分异正成为焦点议题[4]。1

3、.空间分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1.1城市社会空间分异城市社会空间分异是指城市社会要素在空间上明显的不均衡分布现象[5]。实际上,城市内部空间分异研究是地理分析的一个基础工作,就像国家和大洲地域分化一样,它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具有基本效用的描述性假设,并依据特征鲜明和表现相对均质的要求对城市内部区域进行定义[6]。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者特别强调对差异和不平等以及基于它们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的研究,认为它们能够展示充满了隔离、交叠和极化作用纷繁复杂的万花筒般的城市景观,因而是城市社会地理学的重要议题。1.2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城市居住空

4、间是城市的基本空间类型,是一种由邻里单位有机整合而成的社会空间连续系统,兼具物质空间和社会系统的特征[7]。随着时代的发展,居住空间含义的变化也成为必然趋势,而居住空间的分异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城市居民阶层化的重要表现,其极端形式表现为贫困区位化。居住空间的分异是各阶层居民社会地位的体现,其形成过程极为复杂。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历来是城市社会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它是城市空间由一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整体到个体不断演变的社会空间过程。城市居住分异同时具有空间与社会双重属性,空间上表现为住宅类型、环境、配

5、套设施等方面的差异,社会上则表现为占据不同居住空间内的社会群体在经济地位、[8]教育程度、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分化。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并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地理学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通过对南京市鼓楼区东北部的调查研究,试图从老城区的分析中得出由表及里的老城区空间分异现象,从而对老城更新的策略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2.研究基地概况南京市是一座有近2000余年历史的六朝古都,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京市的居住空间经历了从等级分异特征显著(1949年[9]前)到分异特征绝对弱

6、化,再到改革开放以后再度出现分异的历史变迁。鼓楼区位于南京城西北部,因明初所建鼓楼而得名,是江苏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机关所在地,也是南京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鼓楼东北区作为南京市极具代表性的旧区,不仅承载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也见证了南京城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因此图1研究地块区位图通过对鼓楼区沿玄武湖区域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反映南京老城区社会空间来源:作者自制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并结合城市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对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演变及分异作出探索性的研究。2.1历史沿革明清时期和民国

7、时期,片区范围以居住性质为主,在街坊内部零星散布着一些商业。建国后至文革时期,片区内沿玄武湖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而内侧仍以居住为主。1978年后建设步伐加快,成果显著:住宅与非住宅建设全面展开;道路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且构成了基本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交通新格局;地块的面积与发展规模也在稳步扩大,产业结构日趋完善与齐全。80年代,片区内建成南京工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铁图2研究地块周边交通来源:作者自制道医学院、并建设了大量的高级中学,对区域的整体发展与建设起到了带动作用。90年代,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居住组团范

8、围扩大,片区道路网密度加大,产业构成逐渐形成地区特色,配比日趋完善。至本世纪初,随着新地铁线的建设与玄武湖隧道的建设,片区人口不断集聚,居住、商业服务业进一步发展,且片区南部形成湖南路商业中心,东北部形成中央门商业中心,地块的区位作用日益强化(表一)。表一鼓楼区空间形态演化,来源:作者自制,图片来源,南京老地图明清时期民国时期文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