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礼乐文化对文艺制度的建构.pdf

先秦儒家礼乐文化对文艺制度的建构.pdf

ID:52966015

大小:260.4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04

先秦儒家礼乐文化对文艺制度的建构.pdf_第1页
先秦儒家礼乐文化对文艺制度的建构.pdf_第2页
先秦儒家礼乐文化对文艺制度的建构.pdf_第3页
先秦儒家礼乐文化对文艺制度的建构.pdf_第4页
先秦儒家礼乐文化对文艺制度的建构.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秦儒家礼乐文化对文艺制度的建构.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07年12月湘南学院学报Dec.,2007第28卷第6期JournalofXiangnanUniversityVol.28No.6先秦儒家礼乐文化对文艺制度的建构张利群(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广西南宁541004)摘要: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针对礼崩乐坏的乱世提出复礼正乐的主张,继承和发展周代的礼乐制度,以正名来拨乱返正,正本清源;以和谐来突出文艺的特征;以诗教来实施文艺的社会教化功能,从而建立起对文艺性质、特征、价值

2、、功用的保障和规范的思想体系,对文艺制度、体制、机制的建构和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制度化的文艺主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艺的自主性、自由性、自立性的发展。关键词:礼乐制度;正名;中和;诗教;文艺制度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73(2007)06-0038-07中国古代文艺制度的发展和建设主要经历过三繁、礼崩乐坏、纲纪失范的动荡乱世,也是一个奴隶社个阶段,一是在周代礼乐制度下所建立的文艺制度形会向封建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和式;

3、二是在先秦儒家思想体系中所建立的文艺制度思百家争鸣的思想活跃时代。孔子身逢乱世,其指导想;三是在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后确立儒家思想文思想是以礼治乱:一是以礼乐文化治政,力求重整纲化的统治地位及其意识形态化的文艺制度,从而完成纪,重建秩序,重构和谐社会;二是以周代礼乐制度治了文艺制度发展从约定俗成的民俗惯例到文化传统国,力求使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达到思想文化大一统的模式建构,再到制度及其制度化建设的过程,形成的目的;三是以中和礼义治人,力求人性的升华和人中国古代文艺制度形式及其文艺体制、建制、机制的格道德的

4、完善,重建人的思想精神信仰系统和重构价表现形式。因此,先秦儒家及孔子的文艺思想对中国值取向。因此,以制度来治乱、以制度来加强建设,成古代文艺制度建设不仅起了承上接下的作用,而且起为孔子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途径和基了开拓和启蒙作用。研究中国古代文艺制度必须从本思路。孔子针对礼崩乐坏、名不正言不顺的乱世,孔子儒家文艺思想入手,同时也需要努力发掘孔子儒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家文艺思想中的文艺制度内容,这既是对孔子儒家文!论语∀子路#载: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艺思想研究的深化及其实质内涵的挖掘,

5、又是对孔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儒家文艺思想意识形态化所形成的思想文化和制度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的双重影响的认定。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孔子对文艺制度的思考是立足于对周代礼乐制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度认同基础上的发展和发挥,因而孔子的文艺观实质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1]上就是礼乐文艺观,在充分考虑礼乐关系即礼制与乐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子路#)孔子认为制的关系的基础

6、上深入思考乐制下的文艺制度设立执政、施政、治政首先必须从正名入手,也就是从纠和建设问题。因此,研究孔子的文艺制度思想一方面正错谬、纠正名份错位入手。名从当时语境而言,必须在其礼乐文化的总体思想中拓展;另一方面必须既有名实之名、名份之名、名义之名、命名之名等涵在其文艺思想体系的总体框架中把握。义,又有引申而为规则、规矩、规范、限度的意义。一、正名:拨乱返正、正本清源的倡导礼名其实与周代礼乐制度中的礼的实质内涵为等级制有关。!礼记∀乐记#反复指出礼者为异、礼者,乐制度[2]天地之序也、礼以地制等,

7、故而礼的本质是为了先秦儒家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诸侯纷争、战乱频别异,区别尊卑、上下、君臣、夫妻、雅俗的等级和名份收稿日期:2007-06-10作者简介:张利群(1952-),男,湖北罗田人,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文艺批评与美学。∀38∀[5](P13)关系的。因此,名是礼制的重要内容,名份、等的等级秩序,实现国家的统一。也就是说通过级、地位是礼制的产物,也是礼乐制度保障、保护、所谓复礼而实现建立稳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保证的内容。故而!孔子家语#指出:夫礼者,君之的目的。因而

8、正名是为了治乱,也是为了立制。正柄,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志制度,列仁义,主政教,乐就是为了治理乱乐,建立乐制。孔子的乐制思想可安君臣上下也。故政不正则君位危,君位危则大臣通过三方面体现:倍,小臣窃。刑肃而俗弊则法无常,法无常则礼无别,其一,正乐所期望的是礼乐制度下礼乐的和谐[3](P242)礼无别则士不仕,民不归,是谓疵国。所谓正统一状态。孔子十分推崇周制,认为是礼乐相配、礼名就是要校正、纠正、匡正当时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