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第四单元《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素材(华师大版第六分册).doc

高二历史:第四单元《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素材(华师大版第六分册).doc

ID:53111785

大小:102.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4-01

高二历史:第四单元《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素材(华师大版第六分册).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第四单元《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素材(华师大版第六分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素材1.战后科学技术革命(1)这一课首先应该被置于这一单元中进行定位。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推动世界整体化与多样性发展的基本动力。从整体化角度而言,科技革命提供了举世共用的科技手段,并以此拉近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使之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地球村正是这样产生的。从多样性角度而言,科技革命在各国、各地区所造成的结果各不相同,如何实践“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原则,成为衡量新一轮发展水平的关键要素。(2)本课牵涉到的科学知识比较多,建议教学中不用深究过多名词,而是启发学生进行讨论,自己查找知识,思考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变化及其正负影响。2.西欧的一体化进程(1)本课按

2、照时间顺序,教学上应该没有太大问题。(2)关键在于引发学生思考:西欧一体化这种区域经济集团化形式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最后一段表达得比较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同整体化与多样性的关系那样,充满着辩证性。3.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发展(1)本课讲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的三种模式:东亚模式、拉美模式和中东产油国的模式。可引发学生进行比较,三种模式之间的异同点。从相同点而言,三种模式都凸现了政府的作用。这是同发达国家最初现代化时所采取的自由经济手段不一样,但又契合了罗斯福新政后资本主义国家所普遍采用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并且又受到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计划经济的影响。第二个相同点在于以出口为

3、导向的外向型经济模式。当然三者也有不同。第一,发展水平不同;第二,东亚出口的是简单加工品,拉美和中东基本是原材料;第三,地区联合的程度不同,程度最高的是产油国,拉美和东亚的区域一体化还存在意识形态上的问题。4.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1)原本是两课内容。(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到跨国公司出现后,加速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而言,跨国公司既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又是经济全球化的动力。这一点是第一目的重点。(3)但是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遵循的是自由经济原则,所以会带来无序化。这就呼唤一种国际经济秩序的出现。这就是世界贸易组织。这是第二目。(4)第三目讲了一些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第一个是发展不

4、平衡;第二个是生态问题;第三个是卫生问题。我认为,这一目可以结合课后第二题引导学生做讨论,找出身边例证。用心爱心专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