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区宋元瓷器窖藏综述.doc

四川地区宋元瓷器窖藏综述.doc

ID:53182492

大小:6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2

四川地区宋元瓷器窖藏综述.doc_第1页
四川地区宋元瓷器窖藏综述.doc_第2页
四川地区宋元瓷器窖藏综述.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四川地区宋元瓷器窖藏综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四川地区宋元瓷器窖藏综述【关键词】四川地区;宋元时期;窖藏;瓷器【摘要】窖藏屮出土的器物一般较精美,多属当时的上等产品,往往反映了一个时期物质文化发展的主流,如商周时期大多是青铜器窖藏,唐代多见金银器窖藏,辽宋金元则以瓷器窖藏为主。木文主要以瓷器窖藏集屮出土的四川地区为论述对象,对这一地区宋元时期瓷器窖藏的埋藏特点、窑口分布、器型种类、入藏原因等方面做了一些简要的分析。窖藏文化是屮国的一种特殊文化类型。窖藏一般是人们在特殊情况下(如战争、白然灾害)对自己珍惜的物品的一种权宜性保存方式,因此,窖藏屮出土的器物一般较精美,大多属于当时的上等产品,例如具有经济价值的钱币、带有礼制色彩的铜器

2、等等。窖藏器物往往反映了一个时期物质文化发展的主流,如商周时期大多是青铜器窖藏,唐代多见金银器窖藏,辽宋金元则以瓷器窖藏为主。从忖前的考古发现看,四川地区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宋元时期窖藏,出十•的瓷器无论品种还是装饰都具有相似的特征,体现了共同的时代和历史背景。四川地区的窖藏发掘集屮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见附表)。配合大规模的基础设施修建,大量窖藏文物出土。出土地点有什那县[1]、郸县⑵、成都市⑶、大邑县[4]、崇庆县[5]、营山县[6]、平武县[7]、阎中县[8]、德阳县[9]、武胜县[10]、资中县[11]、成都市金牛区[12]、彭山县[13]、峨眉山市罗目镇[14]、青神县[15]

3、、雅安市[16]、广安县[17]、绵阳市[18]、巴屮县[19]、三台县[20],出土器物以景徳镇湖田窑青片瓷和龙泉青瓷为主,也有部分四川木地的磁峰窑白瓷和广元窑黑瓷,北方定窑和耀州窑的产品则寥寥可数。器型以碗、盘、碟战多见,湖□□窑青白瓷的口沿大多镶银或铜扌II,斗笠碗的印花纹饰相当精美,龙泉青瓷可见部分陈设器皿,如风耳瓶、三足炉等。上世纪90年代至今,四川地区宋元瓷器窖藏发掘讲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多个大型窖藏被发现,尤以遂宁市金鱼村南宋窖藏最为著名[21],出十•瓷器多达985件,其入藏方式细致,瓷器大多完美无损。除此以外,在屮江具[22]、忠具[23]、武胜具[24]、峨眉山市

4、罗目镇[25]、绵竹市[26]也都发现了瓷器窖藏。出十器物的窑口基木相同,但器型多样,陈设器种类丰常,包括青瓷、蛙形水盂、五管灯、玉壶春瓶、观音像等,造型精美,艺术性强。一、埋藏手段从笔者目前搜集的资料看,这一时期四川地区的瓷器窖藏埠藏手段有很多共性,大体上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器物放置在大陶罐、陶缸或者铜盆中,其上覆盖一块平板石,也有的倒扌II在疏松的细沙土上。这一类窖藏埠藏的器物一般较少,最多至60〜70件,多相互重叠堆放。例如大邑县安仁镇窖藏、徳阳县窖藏、广安县广福乡窖藏、什那县窖藏等。第二类,器物存放于相向扣合的两个大铁锅或者大陶缸内。在四川地区,这类埋藏方法最为多见,埋藏的器

5、物多在百件左右,而且大多保存较完報,排列方式清晰可见。例如郸县窖藏、巴中县窖藏、武胜县团堡岭村窖藏、营山具窖藏、大邑具观音阁窖藏等。第三类,地穴式埋藏方法。以遂宁市窖藏、闻屮县窖藏和成部市窖藏为代表,出十-器物较多,均上百件,器物藏于地表1米以下,重叠堆放,首尾相衔,形成多个层面,外层或者底层易受挤压部分往往放置铜器,内层或者上层放置器壁较薄的瓷器,其中遂宁市窖藏器物Z间的空隙还充填细腻的土层,以防精美瓷器破损。由此可见,窖藏器物的埋藏情况大致同器物的等级相一致,越是珍贵的器物所采用的埋藏方法则越复杂,保存得更完好。二、窑口分布宋代制瓷手工业是继三国西晋和唐代Z后再次出现的发展高峰,

6、不仅名窑辈出,且名牽的精品瓷器在很大稈度上己替代金、银、玉器进入宫廷和官宦之家,广泛充作祭祀、陈设、文房用品和生活用器。1、景徳镇窑系景徳镇窑系的产品,即所谓的青白瓷,在四川地区窖藏屮最为常见。产品时代集屮在北宋屮晚期到南宋,器型仍以碗、碟、盘等常用饮食器为主。景徳镇湖皿窑在北宋早期生产的器物主要是LI用器1111,而且胎体厚重,使用垫饼烧造;北宋屮晚期以示,其器熨才逐渐丰富起来,器物造熨、纹饰也越来越复杂、精美。江西曾发现北宋早屮期的瓷器窖藏,均为瓷碗,其器物的共同特征即为圈足高且宽大,胎体厚重,内底不施釉[27],但这种特点的器物不见于四川地区的窖藏。到北宋屮晚期,景徳镇开始发展

7、起来,四川地区的很多窖藏出土了此时期的器物,如大邑具安仁镇窖藏出土的影青瓜棱小罐、影青瓜棱小瓷壶,遂宁窖藏出土的青白瓷刻花碗、花口碟、梅瓶、炉,屮江县窖藏出土的影青划花碗,问屮县窖藏出土的影青划花碗、划花瓶。这些器物的共同特征是,造型上多为广口小足,腹畢斜弧,出现了育壁的“斗笠碗”;胎体成型上则上薄下厚,可以保持器川L平衡;器物多葵瓣瓜腹,大多饰有刻划花装饰。此时的景徳镇瓷器吸收了北方耀州窑的刻花装饰手法,即一边深一边浅的“半刀泥”刻花法,使得刻线深处积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