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手法与心理投射关系的浅析

建筑设计手法与心理投射关系的浅析

ID:5323247

大小:845.1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8

建筑设计手法与心理投射关系的浅析_第1页
建筑设计手法与心理投射关系的浅析_第2页
建筑设计手法与心理投射关系的浅析_第3页
建筑设计手法与心理投射关系的浅析_第4页
建筑设计手法与心理投射关系的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设计手法与心理投射关系的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http://www.paper.edu.cn建筑设计手法与心理投射关系的浅析侯永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E-mail:yongqianghou@126.com摘要:从心理学角度说明审美的深层内涵以及建筑造型艺术操作理念,关键是建筑设计如何与大众深层心理结构发生同构效应,进而完成宣泄、抒发场景心理。并且构建了建筑造型艺术的理念构架。列举了建筑大师设计实例,针对建筑空间造型手法所表达的内涵加以展示。对建筑设计人员把握、理解、建筑表现手法,能够灵活创造性应用有所脾益。关键词:空间

2、造型;同构;审美;手法;心理1审美心理投射基础1.1审美是欲力的是当人与建筑进行视觉接触时,视觉和精神上的愉快是导致人们追求建筑形式美的最简单的逻辑。审美是感性过程,是一种视听力(感觉)的扑捉进而获得感觉器官和精神上的愉快满足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审美有两个层面:感官层和心灵层。正如李泽厚所言:“万绿丛中一点红,感到适意和愉快,这里没有多少道理可讲,是一种生理性的感性要求和反应。是作为维系种族生存(如性欲)的基本动力”(指感官层)。李先生把审美分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情悦志三层。感觉层——悦耳悦目并不是纯动物

3、性的感觉而是包含着想象、理解、情感等多种功能的动力综合(人化过程)。即由于社会性的掺入使审美愉快的感官层满足的方面内容已经远远不止于此,而是通过耳目愉快走向内在心灵——这便是心灵层。(即李泽厚所言悦心悦意)“悦心悦意包含着无意识的本能的满足,其中性文化也是很重要的内容。这种不可言说的本能、冲动、愿望、情绪、意念亦即感性底层的无意识,通过一种心理形式结构被表露和召唤出来……除了性本能,还有其他一些情欲、行为、心境、理念的被压抑,通过审美获得解放和宣泄,它们也构成悦心悦意的内容。”(见李泽厚《美学四讲》208-20

4、9页)。无论是哪个层面,亦即是说审美是欲力的。审美过程是通过感官层进入心灵层,感官具有钝化性,而心灵的升华才是根本,尤其对于建筑艺术的审美更始如此。1.2原始意向与表象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原始意向总是可以一定的形式、形象、符号、象征、场景等表现出来。如果懂得这些意向的含义,即可有针对性地对精神病患者施以恰当的疗法。无论是梦境、催眠、自由联想还是白日梦状态,其构建均是按照这个原始意向进行的。虽然构建中的各个要素也许互不相干,但是专业人员可以通过场景、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要素的抽象含义诠释这一原始意向。同时在与意向

5、对话时会惊人地发现诸多无意识内容与性的关联相当密切。那么是否还有再深层、久远的原始性意向呢?如果追究人类历史文化就会发现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均有一段漫长的生殖崇拜过程,崇拜伴随种种巫术操作过程,而巫术操作过程性含义又是很重要的。生产和生殖是人类历史漫长的主题,时间的积淀给原始意向以诸多意义内涵,形成前意识或潜意识,并可以以一定的形式、形象、符号、象征、场景等表象表述出来,体现在建筑上就是建筑艺术。1.3建筑艺术表现特点建筑构建的历史自始自终是以功能作为基础的,受地域、环境、观念、技术、材料等因-1-http:

6、//www.paper.edu.cn素影响,并且从一开始便以抽象的几何形体形式来构建。尽管在局部语言、词汇中不乏具象要素的存在,但是就整体组建上其抽象性是自古由来的。而现代建筑在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中)把社会现象归于一种“无意识结构”后,导致建筑上结构主义探索人类心灵的“永恒结构”的最终目标就变成一种对“深层结构”的探索。其中迈耶创造视觉效果的方法的实质是把形式要素从具体内容中抽象出来,按特定的意向加以组织。现代建筑更加倾向抽象,并且其抽象的形式组织所唤起的感觉是和特定意向蔓延发生同构的。正是这种关系

7、的建立使其艺术性得以实现。所以现代建筑的艺术特点是以抽象的形式(表象)组织传递着感觉信息,唤醒人们的潜意识(心灵层)产生审美过程;即建筑艺术表现受制于设计者的潜意识(心灵层)。1.4对于建筑主体审美过程的心理特点现代建筑服务对象是大众,自然其审美主体亦是大众。而大众的审美心理主要是情欲的。亦即由大部分原始部分和文化部分构成的潜意识以各种情欲表象于大众审美中。而作为审美主体和对象建筑在产生美感过程中应当遵守心理学中“同构”关系特征,亦即主体的深层结构和对象建筑本身所含有的结构能够相互呼应(结构基本相同);实质上是

8、建筑本身所含有特质成为审美主体审美情欲所投射的特质。这就要求建筑设计者在设计时,围绕艺术层意象所综合应用的设计手法所投射出的美学特质应当尽可能和审美情欲产生“谐振”,以呼应审美过程的“同构”心理特质。通过对上述的论证可以得到建筑与心理投射的关系:既然建筑是抽象的、审美是情欲的、建筑审美主体基本心理结构含有情欲层面、并且原始意向可以以抽象的形式表现,那么从审美角度出发,建筑可以按照设计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