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鸭肝炎的诊治.doc

雏鸭肝炎的诊治.doc

ID:53265841

大小:1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2

雏鸭肝炎的诊治.doc_第1页
雏鸭肝炎的诊治.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雏鸭肝炎的诊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雏鸭肝炎的诊治一、概述:雏鸭肝炎,又叫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常给养鸭场(户)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是当前一种重要的鸭传染病。二、诊断要点:1、病源:鸭肝炎病毒(DHV)。2、流行特点:(1)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多数在冬季和早春暴发。(2)本病主要发生于三周龄以内的雏鸭,4—5周龄的雏鸭很少发生,仅有散发性的死亡病例,5周龄以上的雏鸭不易感染。各品种的鸭均能感染发病,但临床上以肉用雏鸭发病较为常见。(3)鸭舍环境卫生差,

2、湿度过大,饲养密度过高,饲养管理不当,维生素、矿物质缺乏以及一些意外的应激反应等不良因素,均能促进本病的发生。(4)本病的传播主要是横向传播,如与病鸭的直接接触,或是粪便、工具、垫料、车辆等都可能传播此病,甚至人与鼠可能成为病毒的携带者。但不能通过鸭蛋垂直传播。(5)本病发病率与死亡率随雏鸭发病日龄病差异很大,其特点随日龄增大,发病与死亡率渐减,如一周龄以内的雏鸭死亡率可高达95%,1—3周龄的雏鸭死亡率一般为10%—60%。3、症状:本病潜伏期短,雏鸭发病常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一天之内会波及全群。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3、病初精神不振,缩颈垂翅,离群厌食,有时出现腹泻,粪便呈黄白色或绿色。部分病鸭出现眼结膜炎。发病半日到1日后,病鸭出现神经症状,全身抽搐,身体倒向一侧,头向后仰,俗称“背脖”,两脚痉挛性反复踢蹬,尤如划船,死后呈角弓反张状态。4、剖检病变:主要病变在肝脏和胆囊。肝脏肿大,质脆,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肝脏的颜色一般一周龄以下呈褐黄色或淡黄色,10日龄以上呈淡红色,少数病例肝实质伴有坏死灶。胆囊肿胀并充满胆汁,脾脏有时轻度肿大,外观呈斑驳状。多数病雏鸭肾脏发生充血和肿胀,血管呈暗紫色树枝状。胰脏充血有时可见有坏列点。

4、日龄偏大的雏鸭常伴有心包炎和气囊炎。5、鉴别诊断:本病的某些特征如5-7日龄突然发病,传播快、病程短、死亡率高,临床表现精神不振,缩颈垂翅,呆立不食,死前背脖,蹬腿,呈角弓反张等与鸭瘟、鸭传染性浆膜炎和鸭黄曲霉毒素中毒症都极为相似应予以鉴别。(1)鸭瘟:本病主要发生于成年鸭,其特征两脚麻痹无力,头颈部肿大,食道粘膜有灰黄色坏死假膜或出血性溃疡;泄殖腔粘膜出血或坏死,故不难区别。(2)鸭传染性浆漠炎:本病多发生于2---3周龄的小鸭,其剖检病变的特点是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关节炎及麻痹等,故区别不难。(3)鸭黄曲

5、霉毒素中毒症:病鸭生长缓慢,有采食霉变饲料史,羽毛脱落,跛行,肝肿大,色灰暗,无出血斑点,常因肝硬变而引起心包积液和腹水。三、治疗措施:1、雏鸭群一旦发病,立即注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液1ml/只,同时加入适量的青霉素。2、日龄稍大的鸭群也可用瘟尔康、克毒敏治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