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豆角根腐病症状及防治-论文.pdf

油豆角根腐病症状及防治-论文.pdf

ID:53269992

大小:89.94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4-17

油豆角根腐病症状及防治-论文.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油豆角根腐病症状及防治-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油豆角根腐病症状及防治杨志森油豆角是豆角的一种,主要种植在我国北方,为豆科菜要通过根部伤口或根毛顶端细胞侵入,先在薄壁组织内生豆属1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种植主要以嫩荚为食用器官,长,后进入维管束,在导管内发育,随水分的输送,迅速扩展可以炒食,口味软糯。油豆角按生长习性可分为:有限生长到植株的顶端。由于病菌的繁殖堵了导管,引起植株萎蔫。型(矮生型)和无限生长型(蔓生型)。矮生型品种熟期较早,病株的病部表面及内部均有大量孢子,多靠水流进行短距蔓生型品种产量较高。按花的颜色又分为红花和白花两类,离传播,扩大为害。白花类品种的

2、豆荚品质较优良。油豆角的根为直系根,主根三、发病规律发达,根上生有瘤茎较细,蔓性较强,蔓生型品种栽培时需此病的发生与温湿度有较密切的关系,发病的最适温要搭支架,矮生型品种长到2O30节,约4050厘米高后度是29—32度,相对湿度80%。本菌腐生陛很强,可存海10自行封顶。叶片较大,第一对真叶为单叶对生,以后都是年以上。种子不带菌,病株残体和土壤是本病害主要的最初出复叶互生,呈阔菱状卵形,具托叶。花为总状花序,腋生,侵染源。雨水、灌溉水、未腐熟的农家肥和农具等都是传播碟形。每一花序上着生的花数比一般豆科植物要多,故亦称

3、媒介。先从植株的伤口侵入,为害皮层。当年在病株上形成多花菜豆,但接家率较低。豆荚扁平,比本地种植的”刀豆”的病菌分生孢子,主要靠风雨传播,可经其他植株的伤口侵长而宽厚,嫩荚为绿色,但熟后变色。每荚含种子4~6粒,入进行再侵染。种子扁平如肾,生命力较强,寿命为2~3年。油豆角生长发高温度湿是根腐病的发病条件,是比较典型的高温高育喜温凉湿润气候,适宜生长温度为12~30摄氏度,最适温型病害。适于病菌发育的气温是高温条件时,则易致病菌宜的温度为l724摄氏度,高温干旱和低温霜冻都会影响形成分生孢子和使孢子萌发。土壤含水量高会

4、引起菜豆根生长和结荚,雨季涝渍对根系伤较大。对土壤要求不严,中系的生长发育不良,所以在低洼积水种植,肥力不足,管理等肥力,较深土层,排水良好即可,以粘壤土为最适宜。油豆粗放或多年重茬地和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料等均能引起本角可春秋二季露地栽培,在确保地温稳定在10摄氏度的设病的发生,而且一旦发病就病情较重,很快蔓延。施内亦可冬季栽培,早春上市。油豆角的栽培以单作为主,因为其病菌是在土壤中越冬。连作发病重,如能与其他作畦直播为宜。整地作畦时要施足有机肥和磷肥。生产过程蔬菜轮作5—7年,与粮食作物轮作2—3年,病情明显减轻。中

5、要即使中耕除草和追肥,蔓生品种,株高30厘米时要及四、防治方法时搭架引蔓。蚜虫是油豆角的主要害虫,要注意防治。嫩荚1、选择抗病品种。采摘要适时,以荚形、豆粒未硬时采收,一般开花后15天即2、实行菜豆和非豆类蔬菜作物轮作2-3年,这样可抑可分批进行。制根腐病菌在土壤中的积累。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高垄栽油豆角根腐病是油豆角在露地和保护地栽培中的常见培,注意排除田问积水,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降低土壤病害,各地均有分布。一般在油豆角连作重茬地和低洼田发温度和提高地温,使根系能很好地生长发育,增强搞病力。病较重,它常使植极少成片

6、死亡而减产。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并在病株的栽植穴四周撤布生石灰一、症状消毒。忌用大水漫灌,防止大水或大雨淹苗,或保护地的菜主要受害部位在地表下的茎基部和主根。发病初期不豆植株被大雨淋溅。明显,仅表现植株矮小,到开花结荚时才显出症状。开始先3、进行种子消毒,用种子重量0.5%的50%(质量分数)在茎基部和主根上部出现边缘不明显的红褐色斑块,以后多菌灵粉剂拌种。斑块会逐渐枯萎,但不脱落,若拔出根系观察,主根开始腐4、药剂防治在发现植株零星发病时,应开始用药剂防烂而不生侧根,病株侧根少,还可见茎下部及主根上部呈黑治。保护地栽

7、培时,见有发病苗头,可用70%(质量分褐色,稍下陷。将茎剖开看,难管束变为暗褐色。在保护地潮数)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湿的条件下,常在茎基部长出粉红色的霉状物。病情严重时0.251,每隔7—10天灌1次,也可用75%(质量分数)百主根全腐烂,茎、叶枯萎,病株便枯萎死亡。菌清600倍液,或50%(质量分数)多菌灵500—600倍二、病原液喷洒植株的主茎基部,每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病原菌菌丝白色,棉絮状,由菜豆腐皮镰孢菌侵染而引次。如用药液灌根,油豆角植株容易染病的主茎基部,防起,是

8、一种土传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治效果更好。病株残体、厩肥或土壤中越冬,成为来年初侵染源。病菌主(作者单位:151500黑龙江省兰西县种子管理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