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学反思 (1).doc

《匆匆》教学反思 (1).doc

ID:53290545

大小:6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3

《匆匆》教学反思 (1).doc_第1页
《匆匆》教学反思 (1).doc_第2页
《匆匆》教学反思 (1).doc_第3页
《匆匆》教学反思 (1).doc_第4页
《匆匆》教学反思 (1).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匆匆》教学反思 (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匆匆》教学反思平乡七中陈立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所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我在《匆匆》一课的语文教学中对朗读指导做了初步探索,通过有效的朗读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体验文本。《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口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

2、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这篇抒情散文,语言细腻流畅,含义深刻。我的具体做法有:一、认真把握朗读的整体性和层次性。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篇文章,用心去体会,看看你能知道什么,发现什么,培养学生的语文概括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资料交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文章历史背景的了解。精读品悟中让学生“再次用心去品味这篇文章,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句子写的非常好,你特别喜欢或者觉得句子的含义很深刻,就多读一读,看看你能感悟到什么。”让学生充分地自读、揣摩、细细品味后交流,就能深刻体会文中词句所

3、表达的意境,培养学生悟性。二、运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在交流第一自然段吋,我改变了文章的表达形式,将一段文字改成了一首诗,鼓励学生以诗的节奏和韵味读,体会作者的语言美;并启发学生想象,“有人评价朱自清的《匆匆》充满“诗情画意”,当他在读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想象“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吋候。”的画面,更能体会到文章的优美意境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音乐也渲染了课堂气氛,学生逐步学会了配乐朗诵诗一般的语言,朗读的激情也被激发了出来。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在交流第二自然段时,我教给学生朗读方法,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的声音不是越响亮越好,有的词句可以根据表达的意境读得轻一些,虚一些,有些则可以根据作者的感情读得重一些”然后,请同学们自己分析哪些词句应读的重些,那些词句应读的轻些,为什么。在这分析与朗读中,同学们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了,朗读能力与技巧得到了训练与提高。本文词藻丰

5、富,语句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师必须让学生在感受语句优美的同时,领悟这些句子的写作特点,从中领会组织语句的一些基本方法。因此,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自己独特的阅历和经验,对句子进行创新性的仿造,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技能的目的。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中,有这样一些句子:“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边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仿造,我先让他们熟读原文,再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进行语句的组织。“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你们的时间又是怎样从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的

6、写法,抓住你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小事,赋予时间以生命,说一说。看谁说得最有朱自清先生的风格。”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打游戏机的吋候,日子从手指边跑过去;看电视吋,日子便从我们的双眼前飞过去……”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仿写,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当同学们再次朗读这段话时,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无奈与惋惜就充分流露了出來,既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第四自然段中,我首先让学生找这一段的特点(6处问句),体会作者感情变化。师生合作读前两次追问,理解“徘徊之后,我充分利用了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朱自清

7、写《匆匆》时的背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难道当时的朱自清真的“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吗?老师告诉你:1916年,十八岁的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0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江、浙两省的多所中学担任国文教员。1922年,为生计所迫,他只身一人来到浙江台州第六师范学校任教。1922年,他和俞平伯等人创办了《诗》月刊,这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每到夜晚,他常常会因往事而陷入迷茫的愁绪中。有一回,他在给俞平伯的信中写道:“我想将这宗心绪写成一诗,名曰《匆匆》于是,一篇早期广为流传的散文诗就这样诞生了。朱自清先生写《匆匆》时才24岁。”“用我们的眼光看,朱自清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