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宁改进法分割河川基流分析与探讨

加里宁改进法分割河川基流分析与探讨

ID:5334032

大小:176.1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8

加里宁改进法分割河川基流分析与探讨_第1页
加里宁改进法分割河川基流分析与探讨_第2页
加里宁改进法分割河川基流分析与探讨_第3页
加里宁改进法分割河川基流分析与探讨_第4页
加里宁改进法分割河川基流分析与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加里宁改进法分割河川基流分析与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9卷第4期江西水利科技Vol.29No.42003年12月JIANGXIHYDRAULICSCIENCE&TECHNOLOGYDec.2003用加里宁改进法分割河川基流分析与探讨122丁志立,胡魁德,方园园(1.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湖北武汉430010;2.江西省水文局,江西南昌330002)摘要:根据加里宁—阿巴里扬地下水估算方法改进方法理论的基本原理,对江西省大小8个流域、不同计算时段、200多个站年实测径流资料,用加里宁—阿巴里扬地下水估算改进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并与成果较好的部分常规分割方法的测站资料分析比较,结合实

2、际工作情况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关键词:地下水资源;评价;改进;估算;探讨+中图分类号:TV1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701(2003)04-0211-051问题的提出2基本原理加里宁—阿巴里扬地下水估算方法改进在在一般情况下,山丘区的河川径流由地表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提出来后,尚未在水资源和地下水补给,而地下水的消退服从退水的指数评价中得到普遍应用,其主要原因系当时的计算衰减规律,即满足退水曲线方程:-αt手段相对落后,大规模的地下水分析计算工作量Qt=Q0e(1)已经初步完成,在分析计算中一些计算参数处

3、理式中:Q0———退水起始时刻t0的流量(俗称拐点相对繁琐且不易掌握等等,没有常规的分割方法流量)(m3Ps);(直线斜割法等)直观且便于应用。3Qt———时刻t的退水流量(mPs);其实不然,常规的分割方法(直线斜割法等)工e———自然对数的底;作量大,特别是在降水频繁地区,一次降水对应的α———退水指数。径流的退水过程没结束,第二次、第三次⋯⋯,降水将式(1)从0至∝加以积分,得到地下水蓄紧连而至,使得工作量更大(如江西省大部分地区量:每年大小洪水过程少则有十几次,多则有几十次之∞-αt多)且分割的任意性也较大(各次洪水退水

4、拐点不Sgt=∫0Q0edt=QtPα(2)易掌握);在计算手段大大提高的今天,我们对江西当t=t0时Sg,0=Q0Pα(3)2省8个流域(面积在250~3500km之间),不同计其水量平衡方程为:q-Q=dSgPdt(4)算时段(1日、10日等时段平均流量),200多个站年3式中:Sgt———时刻t的地下水蓄量(m);实测径流资料,用加里宁—阿巴里扬地下水估算改q———补给含水层地下水量(m3);进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并与部分常规的分割方法3)。Q———从含水层流出的地下水量(m(直线斜割法)的测站资料分析比较,对加里宁—阿由于

5、α为常数,便有方程(4)的近似通用解:巴里扬地下水估算方法改进中的计算参数及计算tα-αttQ=αe∫0qedt+Sg,0Pα(15)处理,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笔者建议。由于补给含水层地下水量q的来水过程缺收稿日期:2003-08-08作者简介:丁志立(1958-),男,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212江西水利科技2003年12月乏,求解(5)存在困难

6、。加里宁—阿巴里扬假定流与地下径流后几日计算)。域的地表水与流入含水层的水量之间存在某种关(5)分析计算退水起点(拐点)流量Q0,确定系,其所采用的水量平衡方程写成:计算参数Δt、α、B,假定年初始(或上年末)地下Sg,2=Sg,1+B(Q平河1,2-Q下1)Δt-Q下1Δt径流量Q下1,计算全年地下径流过程。(6)(6)地下径流过程计算,在满足以上计算原则式中:Q平河1,2———计算时刻t1至t2时段为Δt的和计算方法的情况下,由公式(2)、(6)可得:河川平均流量;Q下2=Q下1+BαQ平均1Δt-(1+B)αQ下1Δt=Q

7、下1———时刻t1(初时段)的地下径流量;BαQ平均1Δt+[1-(1+B)αΔt]Q下1=θQ平均1+Sg2、Sg1———分别为时刻t2(时段末)及t1的CQ下1(10)地下水蓄量;由公式(10)连续演算可得:B———比例系数,近似为地下径流总量与地Q下3=θQ平均2+CQ下2=θQ平均2+θCQ平均1+2表径流总量比值。CQ下1Q下4=θQ平均3+CQ下3=θQ平均3+θCQ平均2+233计算原则与方法θCQ平均1+CQ下1⋯⋯3.1计算原则(南方及年内不断流地区或不断流Q下n=θQ平均(n-1)+θCQ平均(n-2)+计算

8、时段)θC2Qn-2n-1平均(n-3)+⋯+θCQ平均1+CQ下1=2(1)流域计算面积小于5000km的中小流域;θ[Q2Q平均(n-1)+CQ平均(n-2)+C平均(n-3)+(2)计算的地下径流不小于0;n-2n-1...+CQ平均1]+CQ下1(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