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谁偷走了老师的温柔.doc

转:谁偷走了老师的温柔.doc

ID:53448306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3

转:谁偷走了老师的温柔.doc_第1页
转:谁偷走了老师的温柔.doc_第2页
转:谁偷走了老师的温柔.doc_第3页
转:谁偷走了老师的温柔.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转:谁偷走了老师的温柔.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谁偷走了老师的温柔?     2013的六月末,随着中考的最后一科的结束,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我终于把这届学生带毕业了。这届学生的教育的难度远远超过教学的难度,维持正常的秩序,是对我的一个挑战。因为这届学生,我放弃了自己的许多休息时间,放弃了每天中午的爱好——打乒乓球,每天只有晚上放学时,看到孩子们陆续离开校园,我才会放松紧绷了一天的神经, 但这些孩子没有因为喜欢你就尊重你的课堂,没有因为喜欢你的课就认真做你的作业,更没有因为你尊重他他就尊重你!作为一名教龄近二十多年的教师,我实在太理解这种变化的无奈。学生之

2、越来越难教,有时候真的到了让人忍无可忍的地步。     在这三年里,我发脾气的频率明显提高了。我无可奈何地发现,我好像倒退了,重新回到了初为人师的日子:天天为了课堂纪律和作业未完成和学生斗争。收起笑容,拿出大棒,严阵以待,风声鹤唳。当然,战局和年轻时候相比不太一样,多了些幽默和文化的因素,往往是教训了学生也娱乐了他们。孩子们也并没有因为我的严厉而跟我对抗,他们依旧很爱我。但我自己的内心却多了苍凉。因为我知道:一手拿着大棒,一手拿着糖果绝不是教育的最好的模样。    我曾经拥有过最好的教育,我知道什么是师生之间

3、让人迷醉的心心相应。我不太乐观。纵观现在的社会发展趋势和学校发展趋势,我很惶恐:是不是教师必将面临失乐园的悲哀。有一些关于教育的美好描述,如坐春风春风化雨等等,还有孔子的那令几千年后的后人们艳羡不已的描绘“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样的和谐美好的教育场景,是不是已经成为绝唱了?为什么学生越来越难教?为什么师生关系越来越紧张?为什么教师只有靠威严甚至语言暴力才能控制课堂?这些问题,常常压得我艰于呼吸视听。细细分析起来,答案并不难找。     首先,学生厌学是根本原因

4、。     学生为什么厌学?如果排除掉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的因素(其实是根本排除不了的。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般都有一个问题家长),做做简单分析:因为这样的学习他们不感兴趣,因为这样的培养目标对他们没有吸引力。中国中学教育的出口几乎是相同的。对学生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也大致相同。但明眼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学生素质生而不同,智力倾向也大相径庭。学生应当有追求优秀的权力,也应当有不追求优秀的权力。社会应该有健全的支持系统成全所有生命的成长。但是,没有。孩子们被圈养在几乎完全相同的校园里,用栽种大棚植物的方式强行灌溉——

5、不这样又能怎么样呢?师资、物力、财力决定了只能这样。如此培养目标和培养路径会很快让相当部分学生失去尊严失去快乐,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产生厌学的学生和厌教的老师。一旦“厌学”了,孩子们必然捣乱。    但又能怎样呢?教育是慢的艺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理谁都懂,可是一碰到现实的墙壁上谁都不敢等。学生要升学,家长要排名,社会要质量?只有三年的时间啊,哪怕进口是废铜烂铁,你也得出真金白银。否则,你,还有你的领导,你的学校就会死得难看。于是乎,老师们只有板起脸来,死马当成活马医。其结果就是和学生斗智斗勇。人家不想学你非

6、要他学,人家根本就无意于仕途经济你非要强迫,最后当然是两败俱疲或者两败俱伤。但老师们又能如何呢?除了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外,还有更好的出路吗?     其次,儿童顽劣已经成为了社会健康发展之大患。学生越来越难教,我过去还以为只有中国是如此,查阅了一些国外的资料后才发现,其实这已经是一个国际范围内的问题。教育的明显滞后已经开始反作用力于社会发展了。学校在社会这个大团队中已经是弱势,教师,更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但让人失望甚至愤怒的是,在中国,社会对学校和对教师的保护和支持反而陷落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

7、。我们的社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教育的管理,已经主动进行了自我放逐。    其表现之一是社会舆论一边倒,禁止惩罚学生,甚至连批评学生也要教育部赋权。    表现之二是无限放大“爱心教育”和“尊重教育”的可能性。盲目地要求中国教师用西方的“民主教育”和“宽松教育”来拯救中国教育(殊不知西方自己也正面临尴尬啊)。    一些专家和领导远离一线,根本不了解一线的惨状,不食人间烟火一般鼓吹爱的教育和宽松教育。殊不知,理论再灿烂也只能飘扬在空中,教育跟生活一样,说到底还是柴米油盐。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连教室卫生、课堂

8、纪律、作业收交都无法保证的教育根本就是空中楼阁。靓丽光鲜的宏大的教育梦想无法进入基层教育的毛细血管,杀牛刀固然有力但是进不了治疗普通顽劣学生的手术室,大卡车轰隆隆气势磅礡但是进不了学生为了躲避学习和老师玩捉迷藏游戏的小胡同?    一个班级,如果有十来个学生不思进取胆大妄为,足可以让老师们精疲力竭身心憔悴。但老师们又能如何呢?连批评学生都如履薄冰担心被指责为对学生进行了精神伤害啊!在顽劣的学生面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