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资产证券化运作研究及在我国的试行分析.pdf

国外资产证券化运作研究及在我国的试行分析.pdf

ID:5361428

大小:1.77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7-12-08

国外资产证券化运作研究及在我国的试行分析.pdf_第1页
国外资产证券化运作研究及在我国的试行分析.pdf_第2页
国外资产证券化运作研究及在我国的试行分析.pdf_第3页
国外资产证券化运作研究及在我国的试行分析.pdf_第4页
国外资产证券化运作研究及在我国的试行分析.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外资产证券化运作研究及在我国的试行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国别金融体系模式选择的微观主体研究——兼中国金融体系模式建议姓名:张乐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史燕平2003.4.1论文提要:本文以金融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金融体系模式选择的微观主体规律,探讨了如何选择和完善中国金融体系建设的问题。本文中将金融体系定义为微观投融资主体在现有金融资源、交易规则以及金融渠道的规定下,结合自身禀赋状况对参与金融活动的方式进行决策和选择的结果,其外在表现描述了构成这个系统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融资渠道形成的不同层次的职能、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也就是说金融体系

2、是投资主体进行决策后的行为组合,因而金融体系的选择也就必须以投资者主体的要求为依据,建立适合投资者主体需求的金融体系构架。f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给出了5个理论结论和理论应用推论,即、1.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的国家,金融规模越大,金融体系越发达;2.金融体系反映了投资者主体行为决策的结果,是投资者群体行为的一般均衡,而投资者主体对不同投资渠道的选择决定了金融体系的类型;3.投资者风险偏好对需求曲线造成影响,是影响金融体系模式的主要因素,表现为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较多的国家倾向于形成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多的国家

3、则倾向于形成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4.契约成本(信息成本、产权成本、其他费用),无效的政府行为会对供给曲线造成影响,并因之影响金融体系模式的选择,极端的情形是会造成会融体系模式形成的逆向选择;5.相对于现实经济世界,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为主的国家应建立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为主的国家应建立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和风险偏好低的投资力量均等的国家则两种可能性都存在。6.考虑到现有阶段的特点和为以后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国应当以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意义下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为目标,同时注意到投资者构成的

4、变化,努力将强证券市场在制度环境(如监管制度,产权制度,会计制度’方面的建设,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抄引言一、研究意义20年来,中国的金融体系改革走过了一段漫长的路程。从中央银行的建立,到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分设;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出现,到证券市场的运营;从拆借市场的兴起,到期货市场的发育:从贷款规模的取消,到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等等,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由于时间和历史的因素,也同样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我国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在机制和运作方面仍然存在着缺陷限制卖空、系统风险大、投资者相对不成熟、政策性强、投机性强等

5、等问题;公司外部治理方面,公司股权结构问题、信息披露问题、会计处理也问题颇多;另外,银行缘于历史包袱同样负重前行。当然,其中有些问题已经受到了相当的重视,并已经有相关政策和规定的出台,但是,也有一些问题还没有的到很好的解决,其中之一就是中国的金融体系最终将显现出向何种模式演变,是继续沿着目前这种路线,还是向美国、英国模式或者是德国、日本模式演变。虽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哪一条道路是最能够有效地引导中国走向持续、快速发展的道路,但是,时间提供的只是事后实证,而非事前的明示,所以,我们有必要从理性出发,纵观

6、全局,了解不同金融体系的演变过程及其特征,从而对中国金融体系模式有着更为深入的理解。实际上,金融体系的走向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所有问题中最为根本的一个,是最带有全局性和导向性的一个,我们只有真正了解到最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情的金融体系架构是什么,才能在具体的银行、证券市场、非银行金融中介以及宏观监管等具体的细节设计中有所朝向,我们的改革大业才能事半功倍。本文研究想法最初缘于90年代对金融体系设计的讨论热潮。首先,King和Levine(1992)研究的结果表明,金融体系的规模和经济发展的水平显著相关。他们的论文指出,与较贫

7、穷的国家的人们相比,最富裕国家的公民一年收入中持有的流动资产大于他们的货币性负债。对此的解释是“富国拥有更大的金融体系,而这又缘于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曲线上走的更快,也就是说,经济绩效驱动金融范围的变化”。·由此,可以形成这样一个判断,即金融体系是经济实际需求的产物,而不是经济绩效的驱动者。而由于因果关系通常是可以逆转的,那么,是否金融体系的设计能够影响实际经济行为和经济发展呢?Pagano(1993年)指出,金融发展可以提高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例,提高资本的社会边际生产率,并影响私人储蓄,表明金融体系对经济发展是有作用的。同时,

8、我们有可以从世界各国现有的金融体系看出,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金融体系,它们之间既有相似,又有不同,有些国家间的金融体系相似多于不同,而有些国家间的金融体系则正好相反,不同多于相似。那么,为什么会呈现出这种结构昵,这其中是否存在着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呢?如果有的话,我们又能不能够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